• 雪后的感触(上)

    虽然央视《迎战暴风雪》的直播节目还在继续,虽然还有些残留的积雪在闪动着刺眼的白光;虽然天气预报说极可能还会有新的雨雪出现,虽然回家的人流依然把所有的交通工具挤得满满当当,但暴风雪的威力已经减轻,虽然还在某些地区肆意逞威,但这场把中国整个南方各省的生产生活搅得一塌糊涂,叫苦不迭的

  • 尚品咖啡

    又下雪了,飘飘洒洒的鹅毛大雪把西陵峡口的这座城市变成了一派北国风光,凛冽的寒风、苍白的天色,到处湿漉漉的,路面有些结冰,沿着人行道走,有时还得小心翼翼的。偶尔扭头望望街边咖啡馆那宽大明亮的玻璃窗,里面一定很暖和,一个女孩就坐在窗前,雪中飞的羽绒服搭在她的蓝色牛仔裤修长的腿上,穿着一件大

  • 墙角一枝梅(下)

    墙角一枝梅肯定是个女性,一个很细腻的女子,文章的分类用的是“一触即发,二龙戏珠,三言两语,四脚朝天”,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文字如同潺潺流淌的清泉,还有些温馨的音乐,那种感觉的确很令人回味。我想把她加为好友,也想订阅她的大作,忙活了半天却不知从何开始,我几乎点击了人家博客上的所有的

  • 墙角一枝梅(上)

    这是我第一次打开人家的博客主页,因为人家已经来过几次,有来无往非礼也,盛情难却,也只好忐忑不安的前去回访了。所谓天外有天,所谓耳目一新,所谓眼前一亮,所谓出乎意外,都是对墙角一枝梅的博客主页的第一印象,也许有人会寻踪而去,得出另一种看法,对不起,我是少见多怪,井底之蛙,千万不要

  • 个中滋味(下)

    在《门板挡不住》中间,我一直试图用很巧妙的方式来说明茶壶与茶杯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学说是不能说出口的,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恶习,知而不视,视而不见,见而不言,明明所有人都知道的情人、二奶、一夫多妻、一X情、X交换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都视若罔闻。每每有达官贵人被掀翻落马,就能听见

  • 个中滋味(中)

    在写作开始的同时,《门板挡不住》的修改就已经展开了。先是添油加醋,尽可能地把事情说透,交代清楚,章节和段落就开始膨胀了,直到自己意识到这是无能为力的,也是愚蠢可笑的,面面俱到也就是什么也说不清楚,就在调整情节、安排故事节奏上下功夫了,经常出现大段大段的重写,大段大段的删除,毫不夸

  • 个中滋味(上)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门板挡不住》的写作,一个十分鲜活的构思、一次心血来潮的冲动,然后就是日以继夜的坚持,持之以恒的伏案疾书,还有大刀阔斧的修订,日复一日地在电脑上码字,直到2007年10月30日晚上9点的最后完成,我终于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对这样的宏篇巨作的

  • 潇洒的去(下)

    一个人老是在你面前晃悠,也就习以为常了,偶尔有一天,从沾满油污的窗户玻璃望出去,才发现不见了他的身影,连那扇平时总打开着的房门也紧闭着,就感到有些诧异,也有些不习惯,扭头问去,妻子在一边回答:“他跳河自杀了。”我有些震惊,也有些哑然,一个人就这样一走了之,撒手人寰了。

    事实上

  • 潇洒的去(上)

    站在我家厨房的卫生灶台前,透过沾满油污的玻璃望出去,楼下就是刘家大堰小学灰色的围墙。

    围墙边上有一排贴着瓷砖的平房。第一间是一对从农村到城里打工的年轻夫妇,男的当保安,女的在超市当营业员,儿子上小学,每天早上,一辆摩托车载着一家三口离去;第二间也是一对夫妇,只不过是中年人罢了

  • 沙尘的真实

    一场沙尘暴就在不经意间铺天盖地的袭击了北京。

    这已经是几年以来的第十次了,而且据中央气象台坦言,最近几天,沙尘暴还会“刘郎再来”。据报道,北京市民惊呼:“沙漠”,行人纷纷戴上口罩,女人披起纱巾,有人诉苦:“我的车被‘镀金了’,刚洗没多久,又被镀上一层。”环保工人称:“路上的尘土能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