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工作机缘,我们来到移湖中学,匆匆已经两三个月了。刚来时正逢七月流火之际,矫燥的白日虽然难耐,但熙熙攘攘地容易过去,当人去楼空夜色降临的时候,那些从阴翳的草木中嗡嗡而至的蚊阵,真是此地的夏夜一绝。仅有的值夜人,惨白的灯幕,急雨般撞击玻璃窗的飞蛾,让这半处荒郊的校园显得烦躁而孤清。不屑说,人的心境也

  • 题记: 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后更字顽伯,又号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人。清代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皖派篆刻领军人物,在中国书法、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邓石如出生于寒门,17 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

  • 董其昌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北两宗,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歧见。华夏地分南北,山水自然两分,画南方山川者称为南宗,反之则为北派,这是一种见解。另有一见,南宗山水画法,勾皴笔致柔顺舒缓,物象平远浩渺,山石多用披麻皴,设色轻淡;北宗山水画法,勾皴刚猛泼辣,山石用斧劈皴法,重设色,物象高远或深邃。

    其实,山水画

  • 东顾山离城不过三五里,住在县城的人,经意不经意之间向东边看看,山便与人的目光相遇,这大概就是东顾山名字的由来了。

    不远不近的东顾山,由于没有便于行车的道路,加上其貌不扬的样子,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我却因公行进东顾山,而且几乎踏遍了西山脚下。

    因为国营林场四十年的呵护,东顾山林木葱茏,除了通

  • 题《山水之间》

    君家茅屋足三椽,山色湖光日日闲。

    渔棹无心鸥鹭下,溪桥野树听潺湲。

  •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八月真是桂花的季节。

    偶尔路过一户庭院,一阵馨香袭来,沁人心脾,令人不由自主地四处张望。桂花的香味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就在咫尺之间浮动,似有若无,分明弥漫身边,却又无法细细品味。桂花没有冲天的香阵,没有艳乍的容颜,村庄山野、庭院篱落到处都可以生长繁衍,尤为难得,冬日里

  • 步韵诗赞冶父山(七律)·张先赋

    近观冶父晓岚清,古寺经年许众生。

    参悟禅机心恬淡,遵循道法智充盈。

    襟怀接纳千峰水,诗句惊传万籁声。

    标格如君人未识,宽弘敦厚感真情。

    附:咏荷(七律)·冶父山

    驻足池塘水自清,花开并蒂慰三生。

    风吹碧浪浮香淡,雨润红颜喜泪盈。

    淖里何

  •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机会,去湖南张家界!

    张家界当属湘西,那里是十万大山吧?曾听说湘西擅行巫蛊之术,居有土家和苗族,还有沈从文的夜色吊脚楼。

    大巴车航行在高速公路上,颠簸摇曳了一整天,在华灯竞放的时候,抵达张家界市区。或许因为已过节假,街市行人并不多,旅店来客更是稀少。夜幕下的小城颇为宁静,城外

  • 《聊赠一枝春》

    闻道江南无所有,与君聊赠一枝春。

    丹心傲骨堪谁似?自古诗人说到今。

  • 很久以来,我一直关注着一个比较另类的书法现象,那就是“画家字”——画家书法。近来获观梅墨生先生的《画家书法初论》,大有所见略同之慨。

    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曾有为数不少的国画大家,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称誉书坛,诸如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生翁、陆俨少等,还有书掩画名的林散之。

    吴昌硕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