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站在乡下房旁的院子里,看着那一片素洁的百合花,有关百合的记忆就顷刻复活了。

    记得从农村刚搬进小城那会儿,我曾一度喜欢在楼前养些花草盆景,这并非我有养花卉的嗜好和细心,而是我骨子里难忘广阔农村无处不在的那片苍碧,那四季摇曳的好看鲜花,所以我购些花草盆景养于房前,说到底是一种难舍乡村的浓浓乡愁。{

  • 我不懂佛道,因而未在善男信女行列。但一心向善,慈悲为本,向来对寺庙怀着崇敬之心。

    挚友桦兄是一个笃信佛教之人,诵经拜佛,吃斋奉香,虔诚至极。一日,他诚邀我及几个要好的朋友到寺庙中去参禅拜佛,还美其名曰,是让我去体验寺庙生活,增进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我没有拒绝他,而是欣然允诺。

    桦兄信佛应

  • 在落霞将要收敛最后一抹淡红的时分,我只身一人在这座陌生的小城信步,欲寻找一处慰藉心灵的风景,让小城给我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但一路除满街的行人和千篇一律的静默默而僵硬地立在那儿的楼房外,我并没有遇到可代表小城风貌的景物。然而我并不非心,而是让思绪悠然地漫步在心灵的旅途,继续以悠闲的姿态旁若无人地漫步,

  • 我喜欢听歌,而且是些适合我这样年纪听的经典老歌。

    也确是,生活中若有歌声相伴,就会心情开朗,郁闷消遁,思绪遐飞。歌声流入心间,就会激起情感的愉悦,荡起心湖的浪花,还会让人不由地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苍茫远去的日子,血浓于水的亲情。听着那些经典老歌,仿佛忘记的自己的年龄。虽说已是白发爬上了两鬓

  • 风之告白

    我同云是一对孪生姊妹,相通的脾性让我们相亲相近,但不同的使命又使我们形断而意连。我常以无形的身影行走于大地,为的是使天地间多一份物质流动的生气和粗犷的自然歌唱。

    我用不紧不慢的悠动为春天送来了和风,送来了温暖,也送来了春天的万种风情;我用持久的不息地劲吹,为夏带来了清凉,吹散了一波

  •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已被奉为经典。我自读了那篇文章之后,那个蹒跚的背影就不曾在我的脑海中消失过。朱自清先生用白描手法,将无微不至的父爱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的拳拳思亲情怀。但我现在捧读《背影》时,同时脑海中还印现另一副背影。几十年过去,这个背影仍强烈占据在我的脑海,令我无法忘怀。那副背影是母亲留给

  • 唐代杜甫的一句“鲜鲫银丝脍,香芹碧巢羹”把鲫鱼的外形,鲜美的味道描绘得形象而生动。吟着杜甫的这着诗,自然就会想起过去摸鲫鱼的情景,以及鲫鱼无比鲜美的味道来。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鲫鱼只有到了深秋和冬季才最肥美,味道也是最鲜嫩的,是最宜吃的时节。但几十年前人们就不讲究得那么多了,有食物吃就可以,绝不

  • 一天,走在小城偏僻处的一个宽阔地带,我看到一片还未开发的荒地上爬满了绿油油的南瓜藤蔓,宽大厚实的南瓜叶子,葳葳甤甤将脚下的土地遮得严严实实;一些早开的金黄中带红的南瓜花儿,像一个个小喇叭,正在吹吹打打预备着结南瓜呢。看到这熟悉的一幕,我就触景生情地想起了农耕时代种南瓜吃南瓜的那些岁月。

    在几十年

  • 现在上了一定岁数的人,一定还记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庄户人家使用时间最长的蓝边碗。它是一种有着历史悠久的很有名气的碗,深刻地烙印在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人的脑海中。这种名字响亮的碗悠悠地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那天,我在搬弄一顶被白蚁蛀坏了脚的五斗一面橱时,突然看见橱底下有三只叠放在

  • 一天傍晚,我悠然地步入公园散心,忽然从公园稍远处的湖边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子独奏声。那笛声不是很响亮,似还有些幽微,但一阵一阵地从空中飘忽过来,舒缓间,令人耳目一新,有种新奇清幽之感,也使公园的傍晚愈显幽静,幽美,飘荡出淡淡的艺术的意味。这是谁在别的人都散步回家时,依然这样意痴情迷地在吹奏笛子呢?为了探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