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没有当过兵,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军人。如果你没有曾经同他们一起训练和摸爬滚打的经历,你永远不能明白战友之间的情谊。但如果你当过兵,生命里有了从军的经历,这经历便会在你的身体里打上一个不会磨灭的印记。当不经意间这印记在某一刻被唤起时,你就会忽然特别特别想念那样一个从军的日子,想念曾经的连队,曾

  • 清晨,被早起给上学孩子做饭的妻吵醒,于睡眼惺忪中习惯性地摸过来手机,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内都有什么新消息。走马观花看微信是我的一贯作风,而当看到一个昔日曾带过的兵发的一则关于四中队的微信链接时,我那尚有些睡意朦胧的眼立马就睁大了许多。“四中队”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对于我们这些从四中队出来的兵来说,那是

  • 小镇原来并不缺水,在我幼时的记忆里,若不逢旱年,凭着老天日常的自然降水补给,在位置并不是很高的田边堰头还总是有水能渗出来的,乡人们把这种水叫做“涧水”,通常情况下这些水还很清且不生小虫,倘若去田中劳作而忘记带水的情况下,如果口渴了都是可以直接用手捧来喝的。因为那时候乡人的农业生产是不用农药化肥这些东

  • 花生又名落花生,属蝶形花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据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栽培史约早于欧洲100多年。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

  • 乡间有条小路,宽仅尺许,没有名字。从我记事起,它便从我所住的村边河泊里的山脚下顺着山坡地势一路向上曲折蜿蜒,然后连通父辈们耕耘着的土地。它没有经过任何修筑铺垫,完全是乡人们为了去田间劳作方便而用自己的脚步随地势自然踩出的一条小路。小路到山坡地势陡峻处仅只可容一人通过,倘若有两人正好相向走来,则一个人

  • 母亲有两件呢子大衣,一长一短,长的及膝修身好看,短的仅略长于普通上衣,样式简单。短的因经常穿着早已经破旧已经扔掉了;长的除了我幼年时在过年节见过她穿一两次外便一直被压在箱底,这一压便是几十年!

    那两件呢子中长的那件因为很少见母亲穿着,早已经忘记什么样子了,但短的那件于我来说印象却特别深刻,不仅是

  • 在故乡的小镇上,遇了婚丧嫁娶、孩子过满月这些红白喜事,按乡俗都是要办酒席待客(方言中读kai音)的。家中有这些喜事的一方要置办宴席款待过来帮忙及添贺礼的乡党亲朋,称之为“待客”,而来贺或是帮忙的人来吃这些酒席则称之为“吃桌”。乡人每每逢了相识或是相熟的人于腋下夹了或是手提了贺礼往某家有红白喜事的方向

  •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开播,就收到了无数人的好评。在各种电视娱乐节目和各种电视剧泛滥的时代,一部关于国人食物的纪录片却能如此热播,似乎有点儿让人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然而等我们将整部纪录片看完后,我们才恍然大悟,里面所呈现的各种美食固然是镜头所纪录的主角,然而在它的前后却始终有一条主线在贯穿:那就

  • 记忆中的故乡冬日的夜晚是极其寒冷的,于是一盘自制的火炉便成了寒冷的冬夜里我们一家人最重要的取暖工具。八十年代初的豫中小镇人们的生活还是极其贫苦的,虽然早就已经通上了电,因电力紧张,多数情况下电力都会优先供应生产,家庭生活用电便成为次要问题。于是在那时的夜晚家中基本还都是停电的多,所以那时家家都有自制

  • 小镇地处伏牛山余脉,为周山环绕之小盆地,属北方制瓷重镇,历史悠久然因无水陆码头,交通不便。小镇人固守着先人传承下来的这片土地和制瓷工艺,亦工亦农,几经兴衰于岁月更替间历了几千年,小镇依然还是小镇,至数十年前依然还是石板路,青灰瓦弄,街巷依地势而建,无甚直路,马路不宽,小巷悠转。乡人聚镇内而居,半工半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