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年头,这是最坏的年头;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足以信赖的时代,这是背信弃义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一片大好,我们前面一无所有;我们全都直上天堂,我们全都直下地狱……”狄更斯于《双城记》中如是道。诚然,每个时代都是在光明与
2014-10-07 13:36大概,上辈子是猫,所以,才如此钟情于夜。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之中,有一幕是在台北101高楼上赏夜景,杨阳洋爆出了一句话:”我们是在世界外面吗?“ 乍一听甚是童趣满满天真可笑,但也正是这种纯粹,可以无意触及的我们看不到的角度。对比夜色中漫步,更喜欢于高处俯瞰夜景,这是“身于局中”和“游离在外”的区别
2014-09-30 07:45红尘中人汲汲于红尘之事,太匆匆。脚步的惯性让人们无暇停下看看人生的风景,就这样,碌碌一生,弥留之际,徒留一声轻叹,而后,则是骨灰一把,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无助彷徨时,蹲下来,抱抱自己,亲爱的,你累了吗?何不缓一缓急促的脚步,收一收浮躁的心,淡然处之,或许,能发现另一片风景。一如《幽窗小记》中
2014-08-18 17:18久违的古琴清音,似是呢喃了千年的呓语,淡然清幽,意韵悠扬。
从小就听到这琴音,渐渐习惯在宁静的夜里,细听琴音如诉,心底清明,继而安然入睡。夜色森冷,亦为琴音平添一份孤清的温情。家住八楼,至今仍未清楚,老伯弹的是什么乐器——甚至,连他是否为老者,也未曾得知。从窗口望去,隐约能辨是男子,按他弹的曲子
2014-08-18 17:18自古才子多风流,是否,已成定律?不然,又怎会有情到浓时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又怎会有相思蚀骨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怎会有暮年回首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总是觉得,李商隐的内心世界,太难懂,明明缠绵已于笔尖缱绻,却又是那么扑朔迷离,令人费尽思量。
2014-08-18 16:16她,十八岁,就跟了他。
农村里的男女,并没有太多的风花雪月,不知道什么是轰轰烈烈天旋地转。即便是结婚,也不见得有多深的感情基础,像是完成什么特定仪式似的,就这样,简单,务实。他是长期在外地工作,为人正直,也没几个钱,家里的事都由她操持着。她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每天早上都五点起床,喝一大壶浓茶,然后
2014-08-18 16:16四月仙溪 烟波幻离
薄雾和风 拂动湖面涟漪
撩拨起谁的情思
化作鸟语莺啼
绵绵依依
轻蒙的倒影
晕出的是哪一年的光景
诉说着半个世纪的深情
山影幢幢
隐忍着莫名哀伤
情人桥上的断栏
把岁月坚持成沧桑
晨雾微凉
沁入纤魂心房
续写着曾经的情殇
2014-08-18 16:15人生犹如一场车程,到站就会下车,车门打开的那决然离开的姿态岂是你挽留便可唤回?不一样的是,谁都可以陪谁一程,可谁也不能陪谁一生,即便是至亲,也会在你生命的某个转角,悄然退出。而最痛,莫过于此等别离,深彻心扉难自愈。
前段时间,爸爸去送舅公最后一程了。小时候经常到他那里和表弟表妹玩,他是个严肃却又
2014-08-18 15:09九岁,他遇到她,莫名悸动,像一个小花苞,于静谧安宁的夜里,蓦然绽放,纯粹,圣洁,懵懂朦胧。九年后,再度偶遇,她已亭亭,不一样的风情韵致,却是一样的摄人心魄。她的倩影已刻入他的心房,魂牵梦绕。他迷恋,沉沦,难以自拔,尽管她的目光并未为他而停留。又何妨,即便是独角戏,他也演得心甘情愿,默默等待,不求回报
2014-08-18 15:09不知道,楼下张望的你,是否读懂了那片清澈幽冷下的羞涩……
二楼房间橘黄的柔光温馨了夜的诡魅,有意无意地出卖了少女的小心思,逸出紧闭的窗户,朦朦胧胧地晕染开来,或许,已迷醉了谁人意绪?躲在窗后的,是她的绯红的娇容,按捺不住小鹿乱撞的心,悄悄在窗边探头瞥一眼,倏然闪回。殊不知,惊鸿一瞥,扰乱的,可是
2014-08-18 14:49-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