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农村“养老”
大凡人类个个总会遇到生老病死,古今中外慨莫能外,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规律。人生来活一世,要经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几个阶段,而最长的时间当数老年阶段。按照“人活百岁不是梦”的说法,从60岁进入老年算起,到100岁是40年,这个漫长的养老过程绝大多数人是迈不过这道坎,
2018-12-04 20:10参加外甥婚宴记
外甥李路石10月5日要在老家举行婚宴,是大妹夫李光熙于9月上旬在北京电话通知我的,作为独生子今年已经28岁,也算晚婚了,我是他的大舅,理所当然应该参加他的婚宴,表示祝贺。
10月1日至7日,正好是国庆节假日,我在杜岭办事处应副主编之邀编纂精品《杜岭街道志》完成二审稿告一段落,
2018-11-28 12:10同学聚会小记
自从2015年秋我们河大同班同学30年后在郑东新区首聚以来,已有3年,那时,到会的33位同学都一致举荐在郑的路宏建为同学会会长,每年聚会一次,可是种种原因没能实施。今天,也就是2018年的9月20日,由路做东,让祝贺通知家在郑的同学再小范围聚会一次,地点还是在郑东新区,马庄街三号,
2018-10-02 23:05姥姥家有棵大梨树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正是我的孩提时代,那时家里穷温饱不及,更没有钱买水果吃。要想吃个生瓜梨枣,必须靠自家或亲戚家栽种。
我家新庄是1960年才搬迁过来的,要吃自家栽种的水果,那是需要很多年才挂果的。农谚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换句话说,要想吃到自己种的水果,至少也得三五
2018-09-27 16:13又到中秋
“白露”早过,“秋分”将临,天高气爽,又到“中秋”。“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十五”,是按农历来说的,也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按照民俗,这是农民庆祝秋收的繁忙季节。此时此刻,早晚天气凉爽,中午太阳较毒,天气变化大,民间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说。
“中秋”时节,在黄淮平原,千里沃野,
2018-09-15 16:23浅谈“健忘症”
我最近一年时间,好丢三落四。典型的是,每次骑过电动车,无论是在家还是在上班的单位,停放时为保险起见,总是不忘上锁,可是总忘记把锁车的钥匙拔掉。在家时上到6楼家里,在单位上到3楼办公室,忽然想起还没拔掉车钥匙,赶紧下去拔掉,有很多时候根本就忘记了,直到下次再骑车才发现钥匙还在车身上
2018-09-08 17:20广播小喇叭
在上世纪6、70年代,每个县每个人民公社都建有广播站,广大农村成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的阵地,每个家庭都安装一只小广播喇叭,小喇叭成为当时农村一景。
安装小喇叭是“文革”时候的事,那时我正在上小学。 小喇叭一天三广播。开始曲是《东方红》,结束曲必定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是歌颂毛泽东和
2018-09-02 20:25我家的缝纫机
我家的缝纫机是上世纪70年代末买的,距今已有40年,上次回老家看望母亲,仍见它像一个失宠的娇子,静静地挺立在堂屋的一个角落里,好多年份已沉默不语。看到它,就想起了40年前我学习扎枕头套的往事……
上世纪家乡遭遇“75.8”特大洪水浩劫后,国家对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给予了大力的支
2018-08-26 20:19七月,是夏季最炎热的月份,24节气中的小暑大暑都在这个月份。农谚云:“热在中伏,冷在三九”。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春暖花开,万木萌生;夏热似火,万物生长;秋凉气爽,硕果累累;冬寒严霜,万物凋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七月流火,赤日炎炎。
35度以上的高温在祖国各地居高不下,有的甚至超过摄氏40度。为
2018-07-29 14:03我的老家在豫南农村,每年少不了要回家几趟看望父母和亲戚,也就少不了走乡间路。
前些年,乡间路不论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都是土路,每回老家一趟,晴天荡一身灰尘,雨天轿车寸步难行,只好艰难步行。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外地工作,数次春节期间坐车回老家,总是不能痛痛快快地畅通无阻,家乡人更是盼望早一点从
2018-07-22 22:01-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