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蝴蝶
小孙女在世纪之交的2001年呱呱坠地,正值数九寒天,但那年是暖冬,不见冰冻,不见风雪,天气异常暖和,故为她起名“幸幸”。幸幸,幸运而幸福也。
查我上下三代无闺女,终于才添了这个“宝贝闺女”,举家自是欣喜万分,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当然,初为人爷的我,更是分外喜爱她,在她的出生卡上写
2014-07-14 08:58动物令人动心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人应向动物学习》,先为之一震,遂引起诸多联想。过来一直认为,人是高级动物,是主宰动物命运的上帝,而动物只是人的仆从和附属物,或被人驯化,或被人取乐,或被人戮杀,基于这种现状,很难说清,人到底应向动物学习什么。
动物的情爱是我亲眼看到的。两年前,家里养了一只
2014-07-14 08:58走 过 四 季
那繁花似锦的春日,没有从这里虚掷一分一秒;那烈日喷火的盛夏,为闪光的金轮增添了更浓烈的色彩;那硕果盈枝的秋天,为世间贮蓄了更多的力量;那冰雪的缄默为明春埋下伏笔……
春意融融
春天的脚步,急促而和暖,轻轻掠过大地,大地呈现一片青绿。
冰雪消融,桃花梨花便在料峭的风中粲
2014-07-14 08:57养 鸟
稍有留心,就会发现,在县城悄然兴起一股“养鸟热”。
前几年,城里也有养鸟的,只是不太“热”,现在不同了。在通道的路旁、树下,鸟笼明显增多,鸟类不断增加,鸟语更加糟杂、嘹亮,为小小的县城平添了春天的生机。
逢集的县城,鸟市更为热闹,靠县城的一侧,除鸽子外,墙上和树间挂满鸟笼。鸟
2014-07-13 08:27麻雀之命运
麻雀,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枝落,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
它不知道累。除了跳之外,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保持平衡。
它常常是毫无缘由地扑棱一声就飞走了,忽然
2014-07-13 08:27蝉鸣悠悠
我曾欣赏过枝头黄鹂啁啾的明快,曾欣赏过花丛间蜜蜂的嘤唱,曾欣赏过水塘蛙鸣的弹奏,曾欣赏过禾上蝈蝈的鸣响……但唯独没有悉心欣赏过那多变善感的蝉鸣。
当盛夏第一声蝉鸣震响我的耳鼓时,竟一下拨动了我的心弦……
昆虫学家考证:一个在地下四年长成的蝉,钻出地面攀到树上的生命仅有三十五天!
2014-07-13 08:27感念旧衣
衣食住行历来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要素,按排列顺序,衣在冠首,可见穿衣是必需和重要的了。人类从裸体到靠树叶遮身,再到穿衣服,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今天,人们对穿戴愈发讲究,新款式新潮流,成为人们穿衣的新时尚和新要求。
按说,生活好了,再也不用穿那旧衣了,但至今仍改变不了我的初衷,总觉得
2014-07-13 08:21火柴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里,人们自从不用火石打火就用上火柴了。
火柴,人们叫“洋火”,曾是乡下人家过日子每日都离不开的。女人生火做饭要用火柴,晚上点灯照明要用火柴,爷们儿抽烟点火要用火柴,小孩子放鞭点捻儿也要用火柴。 “哧啦”的一下子,一根火柴划着了,它点着的,是一缕缕人间的烟火,是一团团
2014-07-11 18:35消失的麦秸垛
农民自从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拥有了自己的草垛,草垛是农家富足的象征,又是农村变革的见证。对于故乡的草垛,我有难以磨灭的记忆。
故乡的草垛,就是各家各户的柴禾垛,有麦秸垛、谷垛、青草垛等。这一簇簇草垛远远看去像一个个小山包,呈方型或圆型,环绕着场院整齐地排列开来。然而,对我印象最深
2014-07-11 18:35赶 庙 会
农历三月十五是冀南漳卫河畔的庙会,热闹非凡,虽比不上南京夫子庙会那样正统,北京城隍庙会那样隆重,上海静安寺庙会那样肃穆,苏州玄观庙会那样神奇,成都青年宫庙会那样富有生气,但在当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庙会了。
这庙会的历史和由来源远流长。相传,在卫运河岸一个极普通的村庄里有一女子,聪慧
2014-07-11 18:34-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