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兴铸诗魂

    沈福瑞,矮个,微胖,眼睛小但有力度,张口说话音调廻旋高昂,典型的馆陶风味。如饮酒,少饮则面红耳赤,表情丰富,相谈话题颇多,往往宏论博深,惊压四座,于细微处露出书家的风骨和诗人的坦荡情怀。

    说起沈福瑞喝酒,倒是有话可说。凡是与他同饮过的人都了解他。酒过三巡,他就开始兴奋,他想出的花

  • 李佩芝印象

    几年前,陕西人民出版社老陈给我寄来一本书:《今晚如梦》,我像着了迷似的一气看完。

    这就是著名散文女作家李佩芝的散文集,于是我就天天盼着拜访李佩芝,以求领教和指点写好散文的秘诀。

    我在1992年10月底,有幸西安一游,自然想到了去见李佩芝。我住在老陈家,计谋着如何去见李佩芝。我

  • 墨中有心 画中有话

    2007年夏天,张九州赠我一部刚出版的画集《水墨心象》,请我“雅正”,我连连道谢,说实在话,绘画艺术我并不懂,哪谈得上“雅正”?

    翻开“水墨心象”,眼前不禁一亮,他的画立即吸引和感染了我。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幅绘画和一段段话语组成的一个个亮丽完美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赞

  • 人生坎坷尽是歌

    ——李维堂《人生之歌》出版感言

    当你看过这厚厚的一本诗稿时,就会为之感动和赞叹,因为它出自一个77岁的农民之手。

    人生苦短,夕阳生辉。李维堂,历经坎坷苦难的生活,磨练了坚强的性格和意志。他曾务农经商,对生活有独特的体味和感受,尤其人到老年,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挥毫泼墨,写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读王金魁第十部长篇小说《福宅宝地》有感

    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王金魁写完了他的第十部长篇小说《富宅宝地》书稿。这部饱含心血的得意之作像火炬接力一样,第二棒传到我手里,我真为之祝贺,在此说几句心里话。

    回顾王金魁的文学创作道路是艰辛的,也是卓绝的。可谓:

  • 顺读倒读皆有趣

    宋朝时候,李禺写过一首夫妻间互忆的回文诗,顺读是丈夫思念妻子的情景,倒读便是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景: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妙趣之处,就在于顺读倒读表达了夫妻互相

  • 文章长短两相宜

    文章历来有长有短,这是自然的事,应同等看待,而有些盲目崇拜长文大作的人却对短文不屑一顾,认为短文章小见识,微不足道,在宏篇巨著面前是小巫见大巫,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文章的价值和水平不在其长短,而在其内容和水平。不久前,举世文明的美国耶鲁大学举行三百年校庆盛典,如果按照常

  • 在诗风词韵里赏春吟花

    春天总是诱人的,那万千花木,绿的绿,红的红,到处播撒着色彩缤纷的景象,洋溢着浓浓的春色,极易撩拨诗人的情怀。多少爱花惜春的文人骚客,用他们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吟唱春花,留住了春色,写下代代传诵的佳作名篇,常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拟人化手法吟咏春花,诗人们对它常用常

  • 奇文妙笔著春秋

    好的建筑能让人记住它。比如说,长城是谁创意建造的?秦始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一次,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留下像长城、鸟巢一样的建筑,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让我们名垂千古?答案是完全可以。

    如果我们的文章写的好,就等于用文字盖了一栋房子,甚至是像长城那样伟大的建筑。一千多年前的骆宾王在7岁

  • 笔 名

    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起一个别致的雅号,例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杜甫自号少陵野老,韩愈自谓郡望昌黎,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这或许可以看作笔名的雏形吧。报章杂志的出现,活字印刷术的进一步推广,文章的流传范围大大地扩展了,它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风险也明显地增大。尤其是清朝康雍乾年间的“文字狱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