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耸的路树,不断往前延伸;绵延的街灯,泼洒夜色光芒。这一条每周往返一次的乡村绿荫道路,总是让人有着一股远离尘嚣的感受,尤其是在夜阑人静之际更显安宁。虽然,在那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它还是会经常勾勒出几许熙来攘往的人车风情画面。

    这是一条通往高雄南区市郊的乡村道路,蜿蜒起伏、平实无华。虽然,该地另有

  • 迈着有点颟顸的脚步,在这妮妲台风外围环流云雨带,带来一夜雨声的清晨,我慢慢走上了楼顶的空中菜园区域,巡视这片夜雨过后的大地生态场景。这是夏暮的七月下旬,季节即将转换的月末时分。

    站立于这绿韵泼墨的楼顶一隅,仰望头顶的穹苍天色,发现已不若昨日傍晚那样的晦暗阴沉,只是白云依旧淡妆密布,犹如水墨画一般

  • 无数的公路蜿蜒,不尽的峰回路转,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泼墨山水景致一般。几年以来,这条通往绿意山林的曲折道路,已经不知来回走了多少遍。

    三民情系,午夜梦回,从高雄市的三民区到高雄县的三民乡,总是惦记着雨天屋顶漏水的情景。高雄的慈济志工,不怕路途遥远,无畏骄阳烈日,协助修缮屋顶、

  • 梅雨,终于在这端午时分,独自演奏了一夜绵绵的雨音飨宴。而我也如同在童年故乡的瓦顶下夜眠一般,静心地聆听这来自宇宙间的天籁抒情。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此种梅雨绵延雨声回荡的场景,虽不若《印象西湖》舞台剧,那样的跨越时空千年,那般的缠绵悱恻,但是那股油然而生的无尽乡思与亲情,

  • 历经了寒冬的蛰伏、春天的萌生之后,楼上绿意盎然的丝瓜藤,终于依循着时序季节的变化,在“立夏”节气的五月上旬时分,艰辛地跃上了两公尺高度的瓜棚,正式开启丝瓜生命旅程之中,另一阶段发展的无限风华……

    五月,初夏,可真是植物快速发展的季节。十多条鲜嫩绿色的丝瓜藤,犹如比赛似的,谁也不让谁,在丝

  • “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我一定要来。”邓欧蕙兰女士,如此坚定地表示着。

    短短的一句话,道尽了所有慈济人的共同心声。凌晨三点钟不到,她就从高雄六龟摸黑出发,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前来高雄静思堂,参加慈济五十周年的朝山活动……

    凌晨的三点半,大地万籁俱寂,此时的高雄静思堂,却已灯火通明。对

  • 因缘,有时真是不可思议。一趟的厦门之行,一次的湿地之旅,虽然没有氤氲的朦胧意境,却有着泼墨的水光绿韵,并在清晨宁静的时空绵展中,渲染着几声黑天鹅的鸣叫,真情地建构出了一幅五缘湾悠悠的湿地风情……

    乘着因缘的翅膀,在这即将离开厦门的时分,一行人趁着即将前往机场的短暂时刻,在雨过天青的清凉氛围之中,

  • 两次的厦门之行,一样的心情写真。场景历历,午夜梦回,在这不同的时空交错之中,不断盘旋、回转,谱写着片片教育与人文的无尽因缘……

    三年前(2013)的孟冬上旬,我于台北板桥的海外培训营队期间,以“慈济教师联谊会”的身份,中途离开承担记录工作的高雄人文团队,前往大陆的福建福州,进行人文交流活

  • 绿色,是大地的生命;绿意,是心灵的希望。尤其是在秋黄之后景致萧瑟的冬寒时分,那一抹由点点新藤所编织而成的绿韵,不仅视野特别醒目,也着实令人惊艳,并且在岁月舞台的更迭映象中,更显弥足珍贵……

    时序轮转,生机起伏,在这大地无尽的交替循环律动之中,从春夏到秋冬,从暑热到严寒,大自然的生态,总是在绿意与

  • 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未前往“静思堂环保教育站”了。那天,我乘着春寒的翅膀,在三月料峭的惊蛰时分,再度前往环保站。前庭多排的小叶榄仁树,满树的黄韵泼洒,遍地的黄叶迎宾,风吹过处,一只只黄色的蝴蝶,从天而降、翩翩起舞……

    就在今年农历十二月的腊八这一天,一道冷锋挟带着丰沛的水气,越过海峡笼罩整个的台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