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飘洒,清风徐来,窗外透进阵阵凉意。回头想来,不知不觉在这个窗前坐了两年半时光,在这个单位蹲了八年时光。每天迎着朝阳出工,伴着夕阳回家,寒来暑往,忙忙乱乱,不知不觉已到而今。转瞬多年时光一晃而过,自己也已由青年变成中年。真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心里感到十分的不舍。

    搬进朝南向阳的这间屋子时,所有努

  • 自从10多年前第一次到过河西之后,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多次走过河西。尽管每次风景依旧,每次感受却总不同。又一次走过河西,感受寒凉与秀丽。

    已经是阴历四月的日子,金城正在处处飞花。想不到的雪,在乌鞘岭下了三十多公分。厚厚的雪积在高高的岭上,一片北国风光的样子,安宁而美丽,像一个童话的世界。每一座山都是

  • 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面朝黄河,春暖花开。经过春风的精心修剪,柳丝已经很绿,就像古人说的,垂下万条绿丝绦。滨河路上许多花都开了,有的粉,有的白,有的黄。想想古人的诗,看看当下的风景,人们感叹最真挚的,还是那时光的流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去春又回,走过人生的山重水复,即使梦想过

  • 清明放假三天。第一天晚上下了雨,第二天晚上也下了雨,第三天中午天放了晴。我回到故乡,在一来一去之间,仔仔细细地体会到山间清明的那份韵味。

    今年的春天来得迟缓,山间的青草刚刚露出了头,整个村庄还是刚刚睡醒的样子。从车上下来,发现山上有很多人在栽树,栽的是那种绿化山头的松树,已经栽得满山都是。还看到

  • 原来听说这里的风景很好,却一直没有机会进来看看。一次培训机会,让我走进这个园子,发现风景真的很好。由于培训严格执行封闭式学习原则,所以一切有点像上大学那会的样子。

    这是个幽静的所在。阔大的园子里其实没几座楼,更多的是园林。与母校比较起来,这里的绿意更加浓厚。一排排挺拔的松柏高大浓郁,营造出条条长

  • 一场春雪,一场春雨,又一场春雨。干渴了一百多天的这座城市,突然迎来三场降水,让人们湿润地过着。

    前一天报道雨夹雪的天气后,第二天便轮到我值班。从收到的信息来看,自西边的乌鞘岭到东边的华家岭,都处在雪意中。那种大规模的春雪,丝丝粒粒,扬扬洒洒,坚持下了一天一夜。第三天清晨拉开窗帘,外面是一个雾蒙蒙

  • 那天从省城往县城走的时候,天空里凝结着铅色的云,沉重而忧郁。等班车出了城,便发现丝丝粒粒下着细雪。到三角城的时候,雪已经下过一寸厚。白白的雪盖在陇原大地上,光秃秃的山峦穿上洁白衣裳。车子行走在大山之间,宛如人行走在千树万树梨花当中。

    到县城已经是中午了。急急忙忙赶到医院,父亲已经把当天的吊针打完

  • 又走了一趟河西。走在二月的河西大地上,一方面是与冬季一样的寒凉,一方面却又是已经萌动的早春。走在历史与空间的交汇点上,便深深感受到那股强劲而有力的风。

    前往武威的时候,路上的春雪尚未融化,沙尘还未吹起。顺着风吹来的方向,沿着通往远古的路,我们走过黄河,走过戈壁,走进马踏飞燕的地方。这时候古国还有

  • 元宵节这晚,老家有点灯盏的习俗,城里人有做灯火的习惯。灯火是做大了的灯盏,灯盏是回忆里的灯火。正如一封家书,一头连着远方,一头连着故乡。

    用糜子或者玉米面做成的灯盏,插上灯签,倒上清油。这样的灯盏一点燃,便立即照亮上元夜,照亮节日里那些幼小的心灵。一个个又圆又亮的灯盏,可爱、真诚、执着的样子,那

  • 今年春节刚过一周就立春了,春天比任何一年来得早。加上去年就是个暖冬,几乎没怎么下雪,因此春节那些日子天气特别好,每天都暖洋洋的。接下来又下了两场春雪,虽然都不是太大,但毕竟让天气又凉下来。在这一热一凉之间,我们便深深地体会到春寒料峭的意味。

    立春这天既是春季的第一天,也是古代的人日,还是正常上班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