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一直下,络绎不绝,从昨晚到现在,枷铐精神,荡漾魂魄。

    夏至日长,朝九晚五。又到下午上班时间,即使老天下枪,我也只能勉力离家出门,推出二轮摩托,跨上座垫,套上雨衣,启动电门,吐一口125CC的闷气,后轮便追赶着前轮,破开雨幕轻鸣。

    县城的这个盛夏,保留了传统的酷热和燥闷,却也多了一份不该发生

  • 常闻言“春看花,夏游湖,秋观林,冬赏雪”,于是,既为消暑也为消烦,我很凡俗地去翻阅沩江,慢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谐趣。

    夏至日长,转钟18点左右,是下午还是晚上?若用傍晚二字是否更觉稳妥?

    践踏江边嶙峋的乱石,观赏水面燃烧的夕阳,所有的纷呈思绪便在这一刻倏然空档。

    有的人喜欢在日

  • 宁乡,一座千年古邑,承载炎黄华夏的传统,底蕴深厚浓郁的文化。宁乡,这座千年古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继往开来,弦歌不绝。

    星移斗转,日异月新。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万民众,昂扬斗志,激情满腔,为了幸福家乡这部恢弘巨著,续撰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书写下一页又一页崭新的篇章,气势豪迈,步履铿锵

  • 小雨纷飞,微风清凉,执行原定诗散文作家采风计划,小车二辆,男女十人,5月20日9时30分出县城,直指目的地。

    沩水之滨,回龙山麓,宁乡县中部重镇大成桥境内,有地称成功塘,有水也称成功塘。塘自地名?地以塘命?寓意什么?没深入考究,也懒得哥德巴赫猜想。常常念想成功总胜过将失败挂在口头,更能让人精神舒

  • 去年这个时节,你悄悄地来,乘雷驭雨,穿越初夏的网络,定格了我的灵魂。时隔一年之后的今天,一张让心灵颤栗的图片侵入我的眼睛,不知道这是谁给你内存的特写,虽躯干枯焦,伤痕斑驳,容颜凄苍,精气神却依然如故,满溢,张扬。

    指尖刷闪度娘,“质地坚硬,耐水浸寒霜,耐暑旱盐碱,抗腐蚀,抗风沙,不朽千年……”没

  • 今日立夏。

    清晨,沿行政中心前方横卧的金洲大道东行,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夏日的脉搏,韵律缓慢,不分老人还是青年,走在路上都是那么地闲适,即使偶尔有人跑步经过,无论速度怎样,心灵的节奏如出一辙,慢慢悠悠,缓缓徐徐。

    在不经意间,立夏了。经过前几天昼夜交替的暖雨洗涤,从黑暗中走出来的沩城,在阳

  • 魂兮安然,情怀莫失。当我提笔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一股萦绕在心头久久不去的意念萌动……

    踯躅俗世,蹉跎红尘,弹指间数十韶华远逝。忆年幼,和祖父缘悭一面,又听父母叙述,祖母别离,我尚身处襁褓。至成人,入中年,光阴先后将外公外婆、伯父伯母、姑父舅父、姨父姨母翻转,装订成一页又一页泛黄的日历。满脸佛相的

  • 或临空穿越,沿金洲大桥往返,或涉足湿地,过两岸通道来去,回首屈指不知几许,却从未停驻金洲湖畔,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日积月累,竟成梦寐以求的魔魇。

    这是一个雨后初霁的周末下午,我放下所有有的没的琐事,怀揣满腔阳光,跨上已乘座经年的二手宝马,旋油门,驭和风,干净利落闯出城市,直抵目标金洲湖,寻觅诗

  • (一)

    很小的时候,每逢寒署假,便常常由父亲肩着,由母亲抱着,由姐姐背着,沿着沩江大堤迈行三十余华里,从父母工作地出发,上宁乡省亲。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便知道中途有一个地方叫宝塔塅里,那里有一座麻石宝塔,高耸入云。

    慢慢长大,自由而行,在随后的数年间,未曾享受过爷爷奶奶关爱的我,只要假期来到,

  • 楔子

    “炭河古城”,“香山风情”,“道林古镇”,“神勇湘军”,“创意煤城”,“玉潭老街”……猴年钟声余韵犹在,“五养之乡”2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六个梦想萦回144万百姓心头。聚焦宁乡故事,打造历史人文山水景观,让人记牢乡愁,留住回忆,将未来畅想。

    “把宁乡故事讲好了,就能变成生产力,变成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