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饺子宴多是从深泽报友赵旭东的文章中了解的,虽也觉得是好事 ,由于未曾经历所以从内心还是没啥感觉的,但是这次有机会参与了才真真真正正感受到了发起人的一片良苦用心。

    大概是11月28日这天,接到赵老师的电话,说想在农历10月18这天,辛集西吕村李玉倩女士举办的第36期孝心饺子宴上与几位邻近的报友

  • 今天是中元节,我们兄妹三人按照风俗上坟给父亲烧了纸,已示对逝去的父亲的思念。父亲在世时节俭、本分以及谦逊的生活理念与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的人生信条。

    父亲的节俭给与我们兄妹的印象最深刻。那还是20多年以前妹妹上小学时的事情,当时因为农村的生活还非常不富裕,学校的教室内连盏电灯都安不起,妹妹她们上

  • 江,你要记好了,去到你丈人家千万要将彩礼的事问清楚,要不俺们可不放心啊!”李嫂在江去丈人家的前夜仔细叮嘱着儿子。

    江23周岁,高中毕业后便到外地去打拼,四、五年下来,在外边总算有了立足之地,虽然没有自己的公司,但由于能力、业绩突出,现在是一家公司室内装饰部的主管。他的对象珊大学本科毕业,南方一市

  • 看着手里拿着冥币为逝去亲人祭奠的人们在眼前的公路上走过,这才意识到已进入清明节气了,我们这里自古就有清明节前十天就算是清明节气的习俗。这不由下意识的想起了父亲,由于这几年的不顺利,时时都想起父亲在世的好,更觉得亲切舒心,从内心更加深深体会到了家有一老就如一宝的感觉。父亲在世时的许多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 儿时对于腊八节的记忆,现在清理一下,觉得很少很少,这或许是小时就不喜欢吃米饭,亦或许是那时腊八粥品类单调的缘故吧!然而唯有一次过腊八节却让我记忆颇深,不过那次不是在家,而是在大姑姑家。

    那还是30年前的事情,当时农村还是刚实行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我家种了四、五亩的棉花,经过父母的辛勤劳作,棉

  • 静静的病房里,妻子守在李哥的伤脚旁,每隔20分钟变换一次冰块敷脚的位置,以防将脚冻伤……

    傍晚时分,妻子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原来是李哥妹妹询问伤情的电话,深感无助的李哥惊讶的心头一热,妻子简单地说了一下,李哥怕妹妹太过担心,便接过手机,强忍疼痛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叮嘱妹妹不必担心,别挂念,安心

  • 无酒不成席,一点没错,在人际交往中,大到上档次的国宴,小至不错哥们之间的小酌,无不与酒有关,说道酒,就不能不提咱无极人的海量,这么说源于著名编辑,《河北科技报》社会生活部主任刘秀来刘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去过咱省很多地方,你们无极人酒桌上的海量不服不行啊!”刘老师这句话我是相信认可的,因为在

  • 李伯走了,永远地走了。

    就在李伯去世的当天晚上,李伯的儿媳李嫂接到远嫁他乡女儿娟的电话,是询问爷爷病情的,李嫂听到女儿的声音同时,脑子便开始迅速思索,考虑是否将公公去世这件事告诉已怀孕在身的女儿。

    去年入秋时节,娟已怀孕几个月了,由于丈夫干的是桥梁建筑工程,这次的工作地点在几千里之外的南方,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