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时候,如同长了青苔的石板,湿滑的你进不来,我也出不去。女人的心不知道什么缘由就变了,变得那么快、那么急,就在这深夜。

    黑夜连着天,一同沉入了梦里,星星一颗都不见了,以往睡不着的时候,喜欢站在阳台上,仰望天空,喜欢看月亮,看月亮上的嫦娥,是不是和我一样寂寞;喜欢数星星,我会沿着月亮最近的星星

  • 糖纸

    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回忆,喜欢不太明亮的阳光,喜欢躲在一角,把很多往事,如蚕丝般拉长,缠绕,然后慢慢缕出一个头,偶尔会发出喃喃私语,也会有一个浅浅的微笑。

    是往事太迷人了吗?

    超市里,五颜六色的糖果,精美的包装,如同盛夏缤纷的花朵,很多人已不太愿意吃糖了,可我,每走到这里,脚底

  • 2011年7月,74的爸爸胃癌在北京301医院手术,在这之前,爸爸一直有个心愿,想让我出本书,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想到父亲的身体,思虑再三,还是整理了近些年的文稿,2012年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那片荷》。

    爸爸虽是个农民,但很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他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记得三年级

  • 人们常把儿媳与婆婆比做天敌,永远针锋相对,誓不两立。和丈夫结婚的时候23岁,对婆婆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养了5个儿子。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子里,靠养猪卖的钱,供出了4个大学生,这在小小的村子很是让人羡慕,可她却一个字都不认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记得第一次去婆婆家,是寒冬腊月,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

  • 轻轻叩开婆婆的屋门,婆婆正在炕上睡觉,屋子静悄悄的,屋外的雨淋在窗户上,依稀辨得出外面斑驳的树影,我抖落雨伞上面的水珠,把它立在墙的一角,挨着婆婆,斜倚在炕墙上,听着婆婆有规律的呼噜声,也渐次地有些困意。

    我一直不理解,城里的条件那么好,吃住都不用她操心,可婆婆还是坚持冬天住在城里的楼房,夏天回

  •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于北方的我,对夏天情有独钟,是因为害怕冬天漫长的冷,孤寂的长夜。总是在深夜梦醒时分,期盼着花开的季节。

    喜欢于一个午后,立于窗前,看莺飞蝶舞,鸟语花香。我一直觉得城市的品位与花相连:荷兰的郁金香、日本的樱花、洛阳的牡丹等等。喜欢每一朵等待开放的花儿,打

  • 除了上下班,一直喜欢宅于家中,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段音乐,打发着日子,昨天应《雪松诗社》邀请,去紫云岭看映山红,欣欣然同意了。

    开着车,一路驶向城外,好一派北国春色,真真是春天来了!小草摇曳着身姿,绿油油的铺在路两旁、壕沟边,有它的地方就绽放着春色;公路两旁的柳树伸展着枝桠,如多情的少女,一身淡

  •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央视采访了不同阶层的人,多数人不原读书了。要么玩电脑、玩微信、打游戏;要么理由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等等,总之,书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历史,对书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我爱书,生于60年代的我,物质不富裕,精神更贫寒,爸爸是当兵出身,写得一手好字,特别爱读书

  • 昨夜里失眠了,凌晨迷迷糊糊中感觉滴答滴答的声音在耳畔想起,难道是春雨吗?那声音不紧不慢,恰到好处地滴落在土地上、滴落在窗棂边、滴落在我心里,我知道,春来了,屋子不再寒冷,大地开始解冻,农民追赶着春的脚步,开始种地了。

    我侧着身子,掀起窗帘的一角,天还在睡着,雨滴有节奏地跳着舞,我想,那水珠一定是

  • ---- 海和如春

    北方的四月,春尚早,蛰伏了一冬的人们急不可待地纷纷走出来和春天约会。这是一个少有的晴好天气,加上周末悠闲的脚步,我有点被风吹醉了的感觉,哼着小曲,走出了城外。

    家乡的黑土地真辽阔啊!已有部分农民在平整土地,路两旁杨树泛着青绿;我蹲下身子,用手扒拉路边的小草,在干草的下面,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