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回南京,五个小时的车程,便拿出朋友送的一册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翻看。杨绛先生译注的版本,封面上有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序言中的一句话:“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
学生时代曾经赶时髦,翻过几页柏拉图对话录,看不大懂,也就放下。于这高速行进的列车上打开这
2016-12-30 13:16出岳麓书院后门,上行百余步,就看见一湖碧水延向山里。水尽处,一亭重檐飞角,翼然立于山石之上,典雅,轩昂;远远的,红红黄黄的秋叶团簇着,又掩映到湖水中。檐楣上一红色匾额,隐约“爱晚亭”三个金色草书大字。知道乃毛泽东手迹。
爱晚亭背倚岳麓山,两侧清风峡展延到下方的岳麓书院,苍翠一色,若不是那一片红火
2016-11-24 11:10中山书院再往上行,有一石道上山。自石道起,山势陡峭起来,才感觉到真的是在爬山了。石道一米多宽,掩映在山林中,倚着山势蜿蜒攀升,坡缓处是粗粝的块石铺就,大大小小棱棱角角的,但是巴滑,脚踩上去有蹭劲;峭削之处是一级级的石阶,大块的石料拼成,细看能发现不少还是古建筑的残存,诸如破缺的石鼓、础石、碑石之类,
2015-06-14 05:23三、四岁时就随父母从老城南搬迁到城东的家属院。那家属院的大门外是一条不到十米宽的碎石路,名“清溪路”。隔着路是一长条的菜地,比路略宽些,一畦一畦的,沿着路排下去。再隔着菜地是一条河,又比菜地再宽些。这条河就是那路名的由来,清溪。
外婆嘲笑我们搬到城旮旯去了,宁愿孤老一人住在城南仓巷的老屋也不愿随
2015-05-02 09:02上了峨眉山,拜过菩萨就该去访猴了,看风景倒在其次。其实对我来说,拜菩萨也在其次。峨眉山的猴名声远扬,当然不是好名声了。但既然有了名声,也就诱着人想去探个究竟,看看这些猴们究竟怎样地会作怪,弄得自家声名狼藉倒也罢了,要紧的是坏了菩萨的清誉。
从山下的报国寺乘缆车,便可直接上到海拔千米的万年寺。峨眉
2015-05-02 08:56楼下有个池塘。池塘里有鱼,还有乌龟。
冬天不大看得见鱼,更看不见龟,都躲进塘底的石窝里或堆石的缝隙里去了。塘水清澈,也有些寒凉萧瑟,若是积了雪,更是幽幽的澄明,像一面镜子。一小丛枯黄的苇草、荷叶仍坚挺在水中,微风一动,一圈圈的涟漪便从苇荷的茎秆间四散开来,复又平静。
春暖花开,池塘里便渐渐有
2014-07-01 21:20听说市郊有个石塘竹海,景色堪比九寨沟。适逢“五一”黄金周,到处人满为患,何不一家人带上小狗,就寻一寻这离家不远又清静的“九寨沟”?也是欢度劳动节了。
打开导航,车从高速下到省道、县道、乡道。穿过村庄,越过山涧,漫山遍野都是毛竹,葱葱茏茏。想必这就是竹海了。耳畔除了呼呼的风声,就是竹叶随风发出的阵
2014-06-19 14:58金陵古城,马路两旁多参天梧桐。青绿斑驳的粗大树干沿着车道、人行道排排拱立,蓬蓬勃勃的枝叶隔着街面相交接,形成道道拱廊,沿街而行,就像走在没有尽头的穹宇之下。季节变换,梧桐的枝枝叶叶也疏密青黄变换着,仿佛有意要合着人们的心境,偎贴人们的心情。
盛夏时节是遮天蔽日的浓荫,扇形的梧桐叶层层密密遮住烤人
2014-03-31 16:48《洞见》第43期有“于丹式心灵鸡汤”一文。作者王晓渔批评“心灵鸡汤”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其核心是鼓励个人不要介入公共生活,并使得个人与权力保持顺从和润滑的关系。
中国人并非不想介入公共生活,老百姓街谈巷议的是什么?哪怕都闭了嘴,只能“道路以目”了,也不能说是不想介入。
但是你能介入得了
2014-03-29 13:50偶翻凤凰网,看见讨论“国家中的国民性”,且是钱理群、王人博、何怀远等大家高论。正看得入神,却见坐中熊培云教授喊起“不舒服”来,说“打心底不认同国民性这个词”。不禁惶惶然,于是更加用心细看他“打心底”的是些什么:“如果有所谓的国民性,我更愿意用观念来概括。观念、欲望怎么来表达和行动脱离不了两个东西,就
2014-03-27 15:55-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