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师傅忌酒

    李师傅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喝点儿小酒。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一天下来人困马乏,周末找几个对心思的哥们喝点散篓子,顺便唠唠工作的烦恼,讲讲家庭的琐事,开心解乏儿,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前几年,吉林市搞最后一批棚户区改造,李师傅也赶上了末班车,挤了近二十年的三户一厨一卫,这回该挪挪

  • 家乡的马莲

    老家的东草甸子,是一块严重的盐碱地,基本不怎么长草,可一墩儿墩儿的马莲却连成了片。就像老百姓的日子,无论生存环境是优,还是劣,都生生不息。

    那些年村子里流行养兔子,父亲也养了几只。刚开春儿时,母兔子纷纷产下了小兔崽儿。一个月后,小兔断奶了,家里没有合适的饲料喂养,父亲有些发愁。好

  • 别样的国庆“观礼台”

    读小学的时候,每到国庆节,农村有线广播的晚八点半,都准时播放天安门广场燃放礼花的实况,尽管是“盲人看电影——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可也有身临其境之感。随着播音员高亢、热烈的解说,国庆礼花的神密、壮观与瑰丽,便呈现在脑海里。可并非每一年收听效果都那么好,若是赶上刮风或者下秋雨

  • 外场排故日记之——故地重游

    初夏时节,我与同伴一起带上必要的航材及简单的几样专用工具,登上了开往辽南的列车,去某机场搞一次技术服务。由于是相隔半年多的第二次到访,顾戏称为故地重游。

    重游故地多半是找寻记忆的源头,感受情感的回归。而我这次的辽南之行则与其大相径庭,甚至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又可以与

  • 秋叶黄了

    黄得如此灿烂

    灿烂得就像你的脸

    今天复制着昨日的温暖

    秋果熟了

    熟得如此甘甜

    甘甜得就像你的奉献

    不住的往年轮织成的摇椅上

    散落着我对你不变的思念

    秋日的思念

    思念那些春的使者

    生命之树的嫩芽

    秋韵的琴弦

    思念那些赤脚走过的莲塘

    生命

  • 章老师带饭

    读小学时,我的代课班主任章老师的家距小学校较远,中午得自带饭菜。

    章老师的盒饭很简单,在铝饭盒儿里放上苞米面儿大饼子,外加半个咸鸭蛋,或一块儿咸菜,有时也装两个自家菜园子里种的尖辣椒。可能是常年中午吃凉饭的因素,章老师的胃不太好,上课时的习惯动作是右手拿粉笔,左手捂着胸口。

  • 杀鸡

    女儿刚上小学那年,我回了趟老家。返程那天,弟媳抓了三只拳头大小的鸡崽子给我带上,称我住平房,有地方放养,等小鸡长大了,那只黑色的母鸡留着下蛋,一红一白两只公鸡杀了吃肉。

    小鸡拿到家了,放到了院子里,女儿甚是喜欢,也成了伙伴,从此不再孤独。

    可小鸡长大了育肥了,它的生命里程也将要走到

  • 七夕——往事如烟

    细雨绵绵

    临摹往日魂牵

    弥漫了时空的视线

    雨伞擦肩

    触及了藏在心底的琴弦

    曾经的心动

    朦胧的情感

    笼罩着少华在蔓延

    记起那对身影

    滑落在那个雨天

    沉入心海的伞

    浮雕在伞骨上的语帘

    一首朦胧的诗篇

    那是嫩绿的季节

    细雨浇开了

  • 荷知我心

    我初见荷花是在吉林北山公园山脚下的荷花池,其叶撑伞,花桃红,夺我眼球。可我们双吉地处远郊,去市内的机会不是很多,盛夏赏荷就变得有些奢侈。

    后来吉林民航机场坐落在孤店子,与吉航隔跑道相望。机场兴建时在楼群入口与公路交叉处修建个小桥,又把小桥两侧的路边排水沟进行人工拓宽蓄水,并栽种了荷

  • 拿什么给你,我的家园

    拿什么给你,我的家园

    是广寒宫 海市蜃楼

    还是浩瀚的流星雨

    拿什么给你,我的家园

    是阳光下的荆棘

    是跋涉中的春雨

    还有扁担颤悠的歌声

    印在肩头的诗句

    拿什么给你,我的家园

    可付出的我必须奉上

    可舍掉的我坚决丢弃

    似密林里的树{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