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灯火阑珊

    穿中航工业统一制作的工作服上下班儿有好几年了,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也有点儿被束缚的感觉。可时下取消了限制,冷不丁儿的又不知穿什么样的衣服为好,家里多年不穿的衣服大多或过时,或瘦小,无法再穿了,买件新衣服便成了当务之急。

    那天赶上周末,先到家跟前儿的商场转一转,做一下功课,省的花大

  • 我的乡愁去哪了

    我不止一次的

    叩开思绪的房门

    问过自己

    我的乡愁去哪了?

    曾经

    乡愁是故乡村口的老榆树

    岁月渐渐地爬上了枝桠

    又把串串的榆钱儿洒下

    随风儿

    飘落到海角天涯

    曾经

    乡愁是小河边的芦苇

    任河水或盈或涸

    他都开花

    是鸿雁飞来衔去{

  • 晴雯找到了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热播时,我突然迷上了《红楼梦》。

    刚接触《红楼梦》的人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惑,那便是繁杂的人物关系。可读原著、看电影电视剧的遍数多了,曹雪芹笔下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自然会清晰起来。

    在众多的红楼人物中我最钟爱的是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

  • 我的老家哪去儿了

    收获的季节,我坐上了回老家的长途汽车。

    提及老家,那些陈年往事,尘封的乡愁,如同车窗外的树木,一棵接着一棵的浮现在眼前。都说时间可以修改记忆,可对于刻在心灵的伤痛,时光就显得无能为力。

    六个小时的路途,小半天儿的新奇,车窗外广袤的黑土地及全新的村落,无一不在讲述着老家的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我与小王同在一个班组,论工作,那是没得说,连年的质量标兵,文明员工。他的工作特点是恨活儿,今天的生产任务,绝不留到明天,做为长者,我见他又在拼命时不免嘱咐他几句。“明天再干不行啊?注意点儿安全啊!”他一贯的回答是:“明天还有明天的活儿。放心吧!不会出事的。”

    由于工作过

  •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几场细雨过后,柳丝吐绿,草地泛青。沟河冰凌消尽,残水清澈,幸存的小鱼游来游去。大地里农民开始播种希望,小院儿前闲在家里的老人,拣挑天气晴好的中午,在自家的窗台下坐一会儿,晒晒太阳,慵懒的用手遮住耀眼的光线,任孙儿绕膝,分享天伦。享受季节交换的同时,也更替久违的心情,

  • 我的清明节

    家父生前一直这样认为:

    “人走如灯灭”

    觉得既然灯已灭去

    再续些灯油

    岂不徒劳

    况且我是他掌心的羊脂

    经不起陈腐的烟熏

    世俗的土沁

    因此 我的清明节

    注定无雨

    因为 曾经有过的暴雨倾盆

    早已化作了一弯彩虹

    并捻成了一缕淡淡的忧思

  • 蘸酱菜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农家为了填饱肚子,在仅有的一点儿自留地里很少种蔬菜,只种苞米和少量的土豆,哪怕是房前屋后的菜园子也是如此。为了能吃到蔬菜,只好把豆角种在篱笆根儿上,茄子辣椒等矮棵作物就种在地头上,收多少算多少。因此,一年到头的饭桌上多半是大饼子伴蘸酱菜。

    每年的正月末二月初,干白菜

  •  那年的二月二

    

    我刚结婚那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住在平房里的二哥托人买回一台彩电。热情的二嫂炒菜、烀猪头,请全家老小过去看彩电,过二月二。

    当年彩电是新鲜物,家人大多没看过,出于好奇,大队人马早早的赶到了二哥家。

    进二哥家得先钻

  • 包书皮儿

    今年春节的假期比往年稍显长了一些。我没有喝酒、打牌等嗜好,闲下来显得百无聊赖。想写点什么吧! 又苦于没有灵感的切入点。我随手打开书柜,就整理一下这些书吧!或许能遇到打开灵感宝箱的钥匙。

    自己虽不是文化人,可拥有的书籍也不算少。文学、美术、医学等五花八门琳琳种种。这些书都是多年来花“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