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人民日报》3月21日报道,19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白云区明星村党支部书记梁锡全等5人、东华村村委会主任周本财等23人涉嫌受贿案件进行了一审宣判。据检察机关通报,2012年,广州市查办的村支书、村主任、经济社社长和村财务人员共占到查办总人数的48.4%,部分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不幸滑落

  • 近日与一位老干部谈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时听到一则趣闻:他年轻时骑自行车去村里办事,中途见一位老农蹲在田间,便下了车向他问路,没料想这位老农急忙站起来,几步赶到田边给他指路。他“受宠若惊”:“你在地里跟我喊一嗓子就可以了,用不着走过来。”老农笑了笑:“你都先下了车,我不站起来跟你回话不好。”

    原来如

  • 温家宝说道:要做大事而不要做大官。一个人职位再低,只要为人民做好事,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他。一个人职务再高,不为人民办好事,终究会被人民唾弃。我的信念就是,永远同人民在一起,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献身。这是对同学们的忠告,也是对我自己的勉励。

    读罢这篇侧记,真的为温家宝总理的话而感动和鼓舞。其感动

  • 老百姓经常用“有没有官样”来看一个干部。“官样”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为官的样子。为官要有“官样”,不但古代讲,时下同样要讲。但时下,有“官样”已经成为一种讽刺,没有“官样”反而成为了一种赞扬。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官样”十足:前呼后拥,趾高气扬,一看就是官。这样的官,未必受群众欢迎,其结果是脱离了群众,

  • 各级换届选举已基本完成,一部分新当选的领导干部带着群众的希望开始奔赴工作岗位,履行新的职责。笔者窃以为换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出群众满意的“当家人”仅仅是一个开始,当选的“新官”如何履诺、践诺?任重道远。

    新官上任莫让承诺成“浮云”,要谨防三种“涉诺综合症”发生。

    一是“有诺不践”。不少当选

  • 近日笔者与基层干部交流时,一名乡镇干部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状态: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剩余的三分之一才能自己干点活,大多数时间里,就像“政策中转站”一样,按照上级的指令行事。

    基层工作任务重,上面千根线,全靠下面一根针。上级的各项农村政

  • “由于某些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慢”、“由于某些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由于某些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劲头不太足”……“某些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头禅,在会议讲话中并不鲜见。能点出不足、承认错误、反省自身,固然是好事,但每逢分析原因,都用“某些原因”来代替,就难免有敷衍塞责之嫌。

  •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单位和部门,在任用干部前,只是敷衍了事地贴一纸“通知”或者在小范围内顺便“说一下”,把严肃的干部任前公示变成了简单的“告示”;有些基层干部群众也把“公示”当成“告示”,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一看了之。

    干部任前公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克服用

  •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职介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然而,这一结果却引起了网络的普遍吐槽:“生在福中不知福”、“矫情诉苦”、“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情何以堪”,等等。为何反差会如此强烈?

    诚然,幸福首先是一种个人感受,公务

  • “合同工”、“临时工”再次聚拢舆论目光。《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月1日起施行,要求依法确定行政执法资格,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

    广东此举并非首吃螃蟹。自2012年行政强制法实施以来,河南、重庆、黑龙江、云南昆明等多地先后出台过“禁止临时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