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沂蒙山)一带农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清明节这天早上,有用鲜菠菜水洗脸烧菠菜汤和吃煮鸡蛋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用菠菜水洗脸,一年脸皮细嫩,润滑。真的,姐姐这一天洗了脸就特别漂亮!也许庄户人家那时买不起肥皂,平时用碱面子或草木灰用水泡后的澄清液洗脸,只有过年才买块肥皂,那时我们农村还没听说过香皂这个词

  • 在那段没书读的日子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 我们几个小青年劳动之余空闲时间没书看是最难受的事情。那时农村没有电,黑白露天电影一年看不了几场。守着一盏煤油灯度夜,尤其是冬天那漫漫的长夜实在难熬!当时离村近十公里的公社驻地有一个图书馆,可手里没钱买不起书,又加那时禁书颇多,能借到一本《西游记》之类的书如

  • 我的老师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进福禄坪联办中学读书,时值“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时期。我们班是乱的出名的班级,尤其是以我为首的几个“调皮鬼”使班级乱上加乱。一连换了两个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我们这个班。

    曹老师是学校有名的“厉害”老师,老沂水师范毕业(论辈分应叫大叔),他来当我们的班主任兼教语文课,我

  • 老支书的微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开始了,沂蒙老区的福禄坪村一把手梅子风,与各级政府的一把手一样自然是揭发批判的主要对象。全村分六个写大字报小组,负责写的是有点文化的青年们,负责提供材料的都是原在村里曾任过一官半职的人,给第 五组提供材料的是个干过民兵队长什么的见风转舵的家伙。

  • 人刚出生时双手是紧握着的,但人死后双手是张开的。

    人刚出生时生命力顽强,要想用自己的双手攫取很多的东西。

    人的手心里都有三条线,一条是生命线,一条是事业线,一条是爱情线。你想,生命,事业,爱情都在自己的手心里,能不紧紧的握着吗?同时也表示来到人世的决心:努力干,干一番事业,不想失去任

  • 我家那片柿子林

    我家那片柿子林栽在一个小山梁上,周围上千米不见树木所以特别显眼,就好像茫茫海洋里的一片美丽的绿洲,是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心目中美丽的乐园。我们在那里捉蝴蝶,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柿子树下休息时听父亲讲故事。在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柿子林可帮了我家的大忙,全村一半的人口出去逃荒要饭,我家

  • 红薯翻身记

    红薯是学名,沂蒙山人叫地瓜。当代人现已把它看成为高级菜肴,防癌佳品。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珍品之一。

    但在我幼小的天天顿顿以红薯为主食的记忆里,如果能吃上白白的馒头,大块吃肉,那应该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看到谁家吃肉肯馍,馋得不得了。

    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山东沂蒙

  • 手工煎饼

    煎饼卷大葱是电影《红日》中的片断,还深深地印在中老年人心中,沂蒙山煎饼也由此传誉中外。我家就在沂蒙山区,也就对手工煎饼情有独钟。

    我记事吃手工煎饼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赶上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那是以地瓜为主食的年代。地瓜秧和叶是当时的主菜。为了备好主粮,家家把地瓜切成片,晒干存

  • 往事

    往事令心碎,难还伊人泪,多少次相见,笑眼含珠翠,相爱尔不语,鸿雁传书飞,真心话掏心掏肺;雨蒙蒙,雪飘飘,月洒青辉,杨柳岸与清风共醉。

    素笺和着泪,夜夜五更睡,痴情如酒醉,一颗滚烫心,负心委婉推,打碎玉翡翠,愧对真情难面对;云悠悠,雾茫茫,巷幽天黑,小门楼玉人等相会!

  • 凝重的雾

    弥漫着公路

    车轮缓缓

    喇叭呜呜

    灯似萤火虫飞舞

    轮如蜗牛走路

    小山时隐时现

    杨柳若有若无

    亭台楼阁云缭绕

    酷似仙山神府

    雾者悟也别迷糊

    迷糊容易走歧路

    走出雾区心亮堂

    光明大道通天路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