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古时民俗称晒衣节。“竹林七贤论曰:‘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阮籍、阮咸家族)庭中烂然,莫非绨锦’”(引自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从中可以看出,古时人们在这天,利用晴好天气集中晾晒衣物,杀菌灭蠹,以防潮湿霉烂或虫蛀;当然因为把自家的衣物曝晒于光天化日之下,也由此产生了另一层意思:
2017-08-28 01:14《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喜欢喝酒,是个“一杯二杯才漱口,三杯四杯不觉够,五杯六杯神抖擞,七杯八杯眉不皱,九杯十杯还在吼”的主。他不仅自己喜欢用半斤八两的大杯喝,还喜欢“劝”别人喝,信奉“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吐血”的酒场铁律。有一次,刘老大奉命到淮南去
2017-02-28 11:33老师眼中的“成功”
——写给20年前的学生
丁酉正月初五,应20年前的学生范顺新等的邀请,参加了当年高三(5)班的同学聚会。到会的同学虽然不多,而且在离开校门之后多经历了坎坷,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精神面貌都不错。他们说,本来早就打算回来看看当年的老师,但功不成名不就,一直没混出个人样,有点自
2017-02-02 21:06柳丝无叶亦柔情,麈尾拂霾玉宇清。
迎春一朵寒中放,夕阳融却半湖冰——
湖中天鹅歌声声。
2017-01-22 11:10(一)
丙申腊月二十三(小年)适逢大寒节气
大寒过小年,天寒宅中暖。
清茶送灶君,初一五更见。
(二)
灶君天庭去,儿孙平安归。
除尘置年货,家和万里春。
(三)
送灶君(打油诗)
丙申鸡日叩蓬门,君入寒舍话扶贫。
愧无华屋供君居,自择庖厨竟栖身。
四季常
2017-01-21 20:52担柴小记
(薛福宝同学口述,特级和尚记录)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昔日上山担柴时的经历。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我们这一带住在浅山脚下的农村人,做饭全靠烧柴,而浅山被我们平日里割草积肥开荒种地早已搞得光秃秃的,要想打柴就得到几十里以外的深山老林里去挑。
担柴可是个力气活,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干
2017-01-14 18:16(一)
圆圆缺缺十二月,憾事哪有快事多!
春阴曾吟闲情赋,夏花弦歌无定河。
秋日报社识新朋,冬雪案头校文讹。
自信缺月终会圆,古稀有喜天天乐!
(二)
莫叹夕阳晚,日落有星月。
珍惜天假岁,万事休蹉跎。
常栽菩提树,胜觅人参果。
勤力未竟事,忙中自有乐。
20
2017-01-01 17:36卜算子
冬至时节,涧河公园管理处屋后溪边,几株蜡梅静静开放,其间居然有蜜蜂徜徉……
涧河清溪边,
寒蕊暗香在。
谁言寂寞开无主?
蜂儿叩门拜。
不为悦己容,
无心凌寒开。
荣辱毁誉身外事,
活出自我来。
2016-12-26 01:07我知道
你是个好人
在耶稣诞辰的前夜
将自己一年
用血汗赚来的
美钞 英镑 人民币
全部买成礼品
没送给
手握生杀予夺权柄的
耶和华 上帝
去换取一顶乌纱
哪怕是
不入流的副科级
或者是
开发房地产的
一纸批文
你驾上鹿车
冒着风寒
2016-12-25 01:12有朋自远方来,要看看咱陕州地坑院。
邻居老李头是个陕州通,年届古稀,在地坑院生活了几十年,我邀他作陪。
他欣然答应:“好啊,咱那儿的地密院真值得去看看!”
“什么‘地密院’?如果顺路的话,咱就把地坑院和‘地密院’都看看。”朋友来了兴致。
“什么呀,”我笑着解释,“‘地密院’就是地坑院
2016-12-17 17:55-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