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无情,父亲最终撇下我们,走了……对年届四十但少经世事的我来说,这是个无比沉重的打击。所幸有丑怪叔及厚道亲友乡邻的陪伴,让我在那些痛苦的日子里找到了些许依靠。
丑怪叔,是父亲生前好友,在禹王乡政府从事了一辈子民事调解工作。父亲生病后,只要是出院在家,他每天上午都会来陪父亲坐会儿。考虑到父亲需要
2017-02-27 16:22那个陌生号码第一次响起时,是周六下午。男人正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做卫生间的防水,当然是朋友主打,他打杂,即便如此还是弄得一身灰,外加一脑门子汗。所以当听到女人喊有个陕西咸阳的电话找他时,他很不耐烦地回了一句:“我在陕西又没有认识的人,肯定是打错了,挂了!”于是,女人手指轻轻一划,叮叮咚咚的音乐
2017-02-27 16:03文/董亚琴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这个秋冬交替之际,第17个记者节又悄然而至。窗外,夜色深沉,秋雨淅沥,写完一篇采访稿并成功发送到报社邮箱后,面对电脑,我的心情却仍然像潮水般起伏不定……
记者节,我有话要说——
首先,我想对一路陪我走来,帮助我,督促我不断进步的新闻界前辈们说声“谢谢你”
2016-11-07 17:11周一上班,朋友杜哥打来电话,说要给我送些“好吃的”。不一会儿,一篓橙红如小灯笼的柿子便送到了我面前。
杜哥说,这是他特意托人从华山上摘的,一共两篓,分我一篓。都是“挂在树上自然成熟”的果子,非常好吃!
我当下便拿出一个柿子,顾不上洗,直接揭了蒂,顺着蒂部的那个圆孔一吸,哇,香
2016-11-01 09:28点点爸爱做饭,是因为他爱这个家;
点点妈不会做饭,是因为她想一直有人这样宠着她!
临汾市作协主席张行健曾在小说《故里物语》中说过这么一句话:针线活儿和厨房活儿的赖好,是衡量一个乡村媳女的最好标准。很不幸,点点妈虽说自小长在乡下,长大后又嫁到黄河岸边的山村桑林,但却是个出了名的笨媳妇,以上提到
2016-07-06 16:39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点点妈生活的小镇上来了一个“能掐会算”的北京人,他指着当时正上初中的点点妈,用标准的京腔说:“这丫头以后的丈夫是个文人,除了写字,什么技术都不会。”
那时候,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能写一手好文章,对一个在乡下读书的女孩子来说,是一件极富浪漫色彩的事。于是,当时的点点妈闻言有
2016-07-06 16:38董亚琴
12月11日,正在海口经济学院读大二的外甥涛涛为了自己的梦想携笔从戎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临上火车前,他在站台上用手机给我发来了一张同学们送他时拍的照片,还笑着说:“小姨,今天一天我的手机就没停过,知道我马上要到部队了,家人、朋友、同学不停地给我打电话,我手机都快没电了……
2016-02-16 14:342016年春节印象
文 董亚琴
跟往年一样,2016年春节,点点妈当然还是在黄河岸边的婆家度过的。鉴于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记性越来越差,生活中的很多闪光点越来越容易被忘掉,点点妈想,把一些事尽快记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流水账“记录开始——
首先要提的是家中的新成员,爱撒娇的“安倍
2016-02-16 14:302013年春节,夏县禹王城的家里。
父亲对着满桌子菜苦恼得长叹:“唉,我怎么忽然就不想吃肉了呢?”
当时,我就坐在父亲对面,一边逗侄儿的孩子仔仔,一边满不在乎地劝道:“不想吃肉就多吃青菜吧!年纪大了,多吃青菜对身体好,肉不想吃就别吃了。”
2015-11-13 11:35苍天不悯,病魔无情,神医无措,虽经全力医治,儿女们抢着伺候,我们最敬爱的父亲,最终还是在家人的千呼万唤中撇下我们,安详地走了……
父亲走后,我忽然感觉自己不是自己了,无言无语,唯有无尽的悲痛。除了按部就班地完成手头的工作外,满脑子萦绕的都是父亲弥留之际那一抹眼神。
最后一刻,儿女,孙子,就连
2014-08-05 15:21-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