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那一缕秋》,是一篇短篇小说,内容简短,喻意深刻,是青年作家苏忆安初涉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其文字转向简约的一个转折点。文章一经发布,就得到读者好评。
《那一缕秋》
九月,江岸村的橘子熟了,山野上开始有了红的色调;张伯望着那秋的颜色,心里一阵阵欢喜,他整日没事就爱出门看看,看着那
2014-08-18 17:50《水墨丹青》
水墨千树花,
丹青满人间;
四海风韵泼墨起,
炫彩了天边。
水韵江南岸,
墨染北国畔,
丹色浓情到风穷,
青涩也多芳。
翻云为了雨,
覆雨为了云,
染指划过眉宇间,
留在山水巅。
诗出情,东山拜;
挥墨容颜在;
盏茶茗,纷飞陨
2014-08-16 19:58我不太喜欢回头,所以在离开老家的时候,任凭奶奶在台阶上一声声唤着,我也无所动容,提着箱子就匆匆上车,只留给奶奶一个远去的背影。
我记得在走之前,奶奶反反复复叮嘱我说,“你要记得放假了就回来,一定要记得放假回来,阿奶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还有鸡爪。”
那时候,我是那样的肯定,只要一放假,就能回
2014-08-16 18:30我跟很多人都说过,我是个喜欢旅行的人,我不喜欢停留在某处太久,我想像三毛那样流浪——当然,我的流浪可以来得柔情一点,也可以来得野性一点,我不在乎流浪到何处,因为我不是像三毛那样为了寻找什么前世的故乡,也不是寻找什么世外桃源,我所要流浪的原因在于,我喜欢漂泊,喜欢陌生。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自己很冷漠
2014-05-18 13:53母亲这人,给太多人以深刻的影响,她极富有女性的魅力,带有泼辣和温柔双层性格,热情洋溢却略有傲气;她和传统的农村妇女一般随性,却活出时代女性的雅致。
母亲脾气很倔,她没有一般女人那种撒娇的天性,所以她是不会居限于现实的束缚的;根据母亲自己说,在她初中的时候,她还算得上是好学生,成绩也很好,可母亲的
2014-04-28 20:17那一惋的温柔
阳春三月,那人从我的遥远走到我的近前,捎带着一城的春色,还有一轮烟雨和一场的迷离。
那人来得风平浪静,却波澜了我的心。她是极像你的,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上去清瘦而明丽,雅致而有魄气;她的那眸,那容,那色,仿若是另一个你,以另一种姿态,重现在我的世界里。我自然是甚为喜
2014-04-25 22:05秋声入寥
十月不算燥热,但还淡留着夏日的余温;闽江潺潺着在向阳弯流过,南岸的沙洲上有几只鹧鸪在情怨,在那情怨的鹧鸪声中,依然错杂着波荡的芦苇,那芦苇,在与风言续情长······
阿钗婆一个人慢悠悠地捧着筛子走出了院门,走到坡上的一块平地边上,静静地着发呆,她抬头看看蔚然的天空,也不知是谁家的
2014-03-11 18:38岁月无措时光潜
也不知是怎么的,走在故乡巷子里,我有着别样的感觉,感觉像是和分手的恋人,再次地重逢。
我是在这样一个北风肃杀的早晨,慢慢地一个人走进这条久别巷子的;在那冬日的阳光的衬托下,巷子好像变得很长,仿佛巷子远处的尽头,消散在了斑驳的光阴里;看过去,清晰却又朦胧。在那远远的巷脊深处,不
2014-03-11 18:35烟火 作者:苏忆安
正月十五,烟火满天,空气中弥漫着很浓的硫磺味,烟尘顺着冰冷的北风,往大海的方向飘去;这烟尘,迷茫了我的脚步,斑驳了我的视线,这北风,寒凉了春的故事,吹远了节日的欢腾;仿佛只是这样的感觉,在这样闹腾的时候,我也只是悲凉着,思念你的容颜。
闽江边上的花灯街,有着通明的灯火
2014-03-11 18:32我还是放弃了考南方的学校,一路北上,离开了我久居的江南,向我不曾到过的北方前进;我心里百感交集,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期待,只是不明白自己选择北京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梦想,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个人。
两年前,我心爱的人北上京城,在北京生根发芽。她走的那天我们约好,她会在北京城等我,我也会来北京城
2014-03-10 21:51-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