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记忆里常常有这样一幅景象:两小孩爬在高高的苹果树上,一边嘻嘻哈哈说着话,一边伸手从枝头摘下那些青里透红的苹果往嘴巴里噻,直胀得我们肚儿圆才肯从树上下来。

    老家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巴东高山地区。这里土地异常贫瘠,乡村农人完全是靠天吃饭,数量有限的果树算得上是各家的宝贝,因为高山长成一棵果树

  • 回到老家。见到了父亲电话里提到的一件“文物”——老家1950年的一本人口清册。

    这本人口清册,全部是手工书写,并用毛边纸线装而成。虽然册子前后已经缺损了部分页码,但册子大部约六十页左右的内容保存完好。

    今年夏天整修老房子时,我父亲在一木箱里发现这本册子,是我爷爷留下的东西,我爷爷在解放初期曾

  • 在我们这山路十八弯的土家山村里,我相对幸运,就近在家门口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躲过了那个年代土家山村农村学校自带粮食步行上学和艰苦的寄宿生活。

    我们这一届学生初中毕业后,全县开始撤乡并镇,老家由一个行政乡变成了行政村,随之我曾就读的初中也合并到二十公里外的镇中了。

    前后算来,建国后的三十年间,老

  • 去过四川广汉房湖公园的朋友都知道,房湖公园内有一尊大西政权大顺二年(1645年)铭刻张献忠圣谕诏书的石碑,是四川地区为数不多的大西政权时期文物。

    草莽出身的张献忠,在诏书上闹过不少笑话,据说张手下大将刘进忠就曾开香案,跪听过这样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咋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与闯将贺珍争斗,

  • 70年代末,大队在我们小队发展养殖业并着手修猪场。

    修猪场的同时,小队组织附近群众准备把猪场通往省道的乡村公路打通。不得不承认,在当时大集体时代,这些大队干部还是挺有眼光的。

    记得当年那批砌墙师傅居然还是来自现今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温州一带的,他们是集体出来搞副业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后,猪场

  • 老屋后山腰有一口老井,泉水四季不间断的从岩壁上石洞流出。泉水冬暖夏凉,百年来默默浇灌着山下人家的心田。

    我家吃上这口老井的水是土改之后的事情。爷爷、奶奶带着我两个姑姑和父亲搬进了原本是地主人家的四合天井屋,贫下中农和过去的东家地主同饮一泉井水了。不知是因奶奶和地主家原本同宗的这层关系,还是大家共

  • 成都新华公园附近,经常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蹬三轮车载客营生,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是老大爷闲着无聊,出来解闷顺带挣点零花钱的。

    偶然机会与他熟识,他请我帮他发几封电子邮件到有关部门。我明知这样做,无疑是石沉大海,但我不忍心将他人生中最后的期待打碎,便爽快的应承了他。

    这位蹬三轮的老人真名徐世祥,

  • 当地老人讲,老村本叫老城。

    明末清初,一支农民起义军聚集于此,安营扎寨,修筑城堡,欲籍以险要地势与朝廷对抗。为使听者信服,老人搬出最有力的证据。原来,这村子后山腰间,有一岩洞,洞口被悬挂的岩石虚掩着,乍一看,完全想不到这里还有一洞,洞口虽小,进去之后,走不到十来步,豁然开朗,越往深处,岩洞越奇,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