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总穿一件白衬衣,干净得像刚洗出来,放在阳光下晒干。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长出来的部分遮住眼睛,与圆形黑框眼睛共同构成非常木讷的文人形象。

    住在堆满书籍的屋子里,四周是摆放整齐的书和笔记,唯一消遣是阅读。躺下来就像眠于墨香的城堡,只有密密麻麻的字符散落周身,没有人际交往的困窘和金钱的拮据。薪酬用来交

  • 去教学楼前拍白玉兰,花朵衰落稀疏,好似被风霜击打过。朵朵挂在枝头,远观隐约可见皎洁白色,待走近了才知晓实际情况,宿醉残颜,美也是美的,却无端打了折扣,这美,也有着凋零的意味。又拾拣落在地上的残瓣,花片上有紫红氤氲,香气极淡,随手就扔了。

    我告诉她,这花朵也不知怎么长的,三三两两,简直无法与前几日

  • 立春为始。

    春气始而建立。

    一候东风解冻,春风送暖。二候蜇虫始振,冬洞苏醒。三候鱼陟负冰,银光闪烁。

    迎春之日,祭神句芒。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

    夹道聚观,争掷五谷。嬉戏打闹,以盼此年丰收。

    古书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旧俗众多,节气之始。卷春饼,食萝

  • 梦到和一行人坐车,至于彼此之间陌生或熟悉已无从追究,但旅途中经常是不相识的人为伴。车子急驶在山路之上,单壁陡峭,稀薄冰层反射白光,冬日阳光暖煦温和,投于车窗宛如亲吻。

    满山树木被冰雪覆盖,层层叠叠厚不可当。偶尔伸展出来的绿,墨色近黑。车子里有人交谈繁杂琐碎,呼吸出的气息混合交缠,像俗世的线。{p

  • 从婺源回来时,曾携一小袋樟木丸,价格便宜,共五枚装在塑料中,分赠给几个人,意义略低廉。记得它们的香气,浓烈沉郁,闻得有些假,也无从得知这樟木是否原本如此,抑或是后天加工。

    有香气的树木真是盛美,骨子里就高雅清洁,即使再怎么粗制滥造,该有的气息却不会死。

    七堇年在《澜本嫁衣》中写到梅雨时节老屋

  • 小寒。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雁始北迁,立春后皆归。鹊始巢,雉始雊,物事合序。

    滴水尚未成冰,大雪犹将落下。

    等雪来,如待春之信件。

    院里茶花独盛,驻足观看,戳在心上如月痕。日出一绽,长久不消。

    记忆里曾与你深山看梅,悄绽三两枝,淡月照影疏。

    炉火尽,

  • 在电影里看到这样一座小岛:

    靠近大海,爬上高山可以看到错落城镇和浩瀚大海。岛屿耸立,像被无意放上的棋子。

    树枝旁逸斜出,松针铺出质感地毯,坐下来观望欣赏,不觉半日已去。白云被拖成数条白线,横亘在蓝天之上,万物清新。

    房屋低矮,道路干净,平路和台阶构成主干道。空气洁净无比,路旁种满植物,花

  • 她曾跌跌撞撞进入过一个公园。

    那还是夏日午后, 太阳被稀薄云层遮挡,温度仍居高不下。公园被城墙从四周围困住,唯独这片绿色汇聚起来,与澄碧人工湖泊相互掩映,美得寂静寥落。抬头只看见深山高处的蓝色天空,一如倾倒的海。一座吊桥连接两处山峰,隐约间似乎能够听到铁环的撞击声响,黯哑中显得凄凉。

    过于静

  • 最近脑海里一直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深冬来临时,我们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村庄,房子老旧,屋外台阶是三级青石板铺就,檐下悬挂收获后的饱满玉米和鲜红辣椒。门前路上空无一人。

    世间的雪正纷纷扬扬地下着,我拨了拨盆里的柴火,放下手中书籍,披着棉布大衣站在门口。院里枯叶被雪逐渐覆盖,觅食的鸟雀在雪地里跳跃,

  • 邻家屋后植有数根青竹,当初不知何种因缘巧合被种,如今已有欣荣之势。因为数量不多,倒少了竹子的凛然和正直,多了丝观赏的意味。在它不远处,是三两棵芭蕉,叶子长形肥大,从根茎开始变黄枯萎,那屡次出现在古诗词里的长叶却显得长青。

    这些植物因沉默和偏僻而显得性情自由,生长迹象杂乱无章,不被约束和捆绑,十分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