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的家乡小镇上,每到逢集之日,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天晴有雨,刮风打雷,在街道入口处一家饭店旁边的台阶上,总有一堆人围在那里,这是十里八村前来赶集的乡亲中的象棋爱好者,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密密的,远看一团人,近看一堆脑袋,挤挤挨挨,黑白间杂,这是街道的一道别样的风景——不用说,又是这一群人和一个

  • 系列散文——乡村人物——鼓王宗升

    春节期间,老家的小村里,每年都要耍社火。今年也不例外,大年初一拜完年,雪霁初晴,随着一阵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家什声,小巷里面就传来一阵阵欢呼声——看社火来,社火过来咧!百无聊赖的我,信步走出院子,加入到兴奋无比的观众里,一起欣赏乡亲们自娱自乐的一场视觉盛宴——正月

  • 闲暇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想起发生在乡村里的那些事情,便情不自禁生发许多感慨。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身上因为生活的重压满辛酸苦辣,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却不乏幽默诙谐,且发人深思。特此记录,以资纪念。

    泰和煮面

    泰和者乃村里一痴呆者,其神智不清昏活一世,遗留之逸闻趣事颇多,常成村人谈资笑

  • 在许多人眼里,童年无疑是幸福温馨的,我的童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度过,物资的匮乏自不必说,精神生活也是空白,还有家境的贫寒,日子的艰辛。仿佛让人看不到一点点生活的希望。但是即使如此,回忆往昔的时光,我的心中依然充满对童年的留恋。

    那是一个政治压倒一切都荒唐年代。人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 唢呐王子

    提起王子这个字眼,那应该和富贵联系紧密的,比如非富即贵的二代们,也可以和潇洒英俊划等号,比如每一个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即便骑白马的还有唐僧,那也是女儿国的宝贝啊!我这里说的唢呐王子,和这些没任何关系,甚至是他们的反面。然而论到唢呐的精湛技艺,他是绝对配得上王子这一称号的,于是就忐忑不

  • 台长琐忆

    “ 台长牛了啊,今年过年开出条件,儿子要接他去县城过年,他提出,压岁钱不能低于一千,还要买一身新衣服,新皮鞋,对了,还要一台新手机,最少一千元,智能的,就他那智商,玩得转么。啊哈哈,这家伙真的不得了。”

    “那算什么,前段时间,大概刚进腊月,他自己装病,然后打电话给儿子儿媳,娃娃们赶

  • 今晚九点多一些,最后一集落幕,56集的年代剧《平凡的世界》播完了,开学到现在,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部连续剧。正月初八开始播放,那天晚上,正是我踏上旅途重新启程的日子。到学校已是三月一号,于是在网上看了更新的几集。后来,就基本上这么连续看完了。也算是真正滴追剧一族了,追的是相当辛苦——一周之内,周一周三

  • 今天立秋,可是这里的气温有点凉了,好像家乡的深秋时节。

    晚上没有自习,饭后便出去散步,走过村子的时候,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张望着我,一双清澈无邪的大眼睛明亮有神,我也仔细看了看她,嗬,小家伙衣着不成比例不说,脚上还穿的是两只不一样的鞋子,一只大人的拖鞋,一只她自己的凉鞋,呵呵,看我也眺着她,她

  • 系列散文——乡村人物——疯子军民

    母亲每次出门的时候,总要反复的叮嘱有些大意的我,把门看好,不要让疯子军民回来了。这家伙把村子里的乡亲折腾得够呛,随时可以进到任何一家院子,进去了就直奔厨房,有蒸好的馒头,那就一扫而光,顺手还会提走盐巴,调料,清油酱醋等等,有时候甚至把刚刚发好的面团也要裹着跑了。

  • 1975年春天,我被母亲送到村小学。从此我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读书生活。 ­

    也许是在外面自由惯了,进入学校对一切都感到无比新奇,老师领读课文,我的声音最大;老师教唱新歌,我唱得忒起劲;体育课上,我玩的最疯;数学课堂,我回答问题最多。这些表现深得老师喜爱,却让不少同学嘲弄。第一年里,我只有语文数学两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