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好人生这张牌

    打“拖拉机”为一种扑克游戏,据说是我们象山人改良后的产品,曾一度风靡整个象山半岛。单凭游戏中那变幻莫测,防不胜防的战术魅力,足以使那些高智商的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所以叫“拖拉机”,是因为一副牌中出现对字连顺可以一起出牌,比如“3344”或“334455”,以此类推。二副牌10

  • 文峰塔下那片绿荫

    喜欢摄影的朋友约我去文峰塔采风。他说以前拍得大部分都是东谷湖的风景照,文峰塔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在画面中。这次上梅溪山,要专门拍一组文峰塔的雄姿。乘此机会,那天去时,我也背了个单反机,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外快”。

    是有许多年没在东谷湖边走一走了。难得见她一面,顿觉那扑面而来的

  • 人名与店名

    街上闲逛时,怱然发现几处店名:“繁华小超市”“华荣调剂商行”“海旭大排档”, 不禁使我哑然失笑,因为这几个店名都是我朋友的名字,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第二天,我实在忍不住又去“多事”,拔通了其中一位朋友的手机,调侃起来:喂!伙计,怎么第三产业“上市”也不请兄弟喝两杯呀?再怎么地,

  • 一 剪 梅

    真情像草原广阔

    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总有云开日出时候

    万丈阳光照耀你我……

    毌亲喜欢听费玉清的歌,尤其是这首<一剪梅>百听不厌。谁都没有他唱得这样好听—这几天吃饭时母亲总是这样唠叨。看来原汁原味的东西,总能保持它的生命力。平心而论,我对费玉清“邓丽君式的”糜

  • 书 愿

    父亲是位离休干部。

    父亲转业时,唯一最值钱的就要数那一小皮箱的书。虽说书的数量和种类并不多,但却有极好的收藏价值。; w6 I, x8 f1 g4 z

    父亲的书绝大部分是中外文学名著,一小部分是知识类的工具书,还有一本个人影集。在这些书中,他最钟情的莫过于那本陈旧的、还有点破

  • 象山港大桥

    “文革”的第二年,父亲为躲避红卫兵的“麻烦”,一气之下,带领全家由安徽回老家象山 “避难”。那年我十岁。傍晚,在宁波客运码头,母亲疲惫的脸上显得轻松了许多:儿子,过会儿坐上海轮,明天天亮之前可以到象山,到你姑妈家了。我的天呐,象山到底有多远啊!我在心里嘀咕:出来时坐“丰收”拖拉机到铜

  • 檀头山的韵味

    檀头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登上这座岛屿的远足来客,一定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心领略和体会造物主赐给我们人类那份独特的韵味。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虽然因忙于工作无暇饱览那风姿绰约、妩媚动人的美景,但海岛上纯朴的民风、好客的民俗就象电脑中的芯片根植于我的记

  • 和谐如风

    不瞒你说,我这个人平生最烦恼,最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逛超市。

    你说一个大老爷们,整天扎在女人堆里抑或对某些商品价格的高谈阔论,实在是一种精神和时间的双重浪费。即便是双休日空闲之余,我也宁可约上几位钓友,把一天的烦恼和忧愁贡献给河岸。虽然有时是颗粒无收,却也乐在其中。

    初次与超市

  • 写 字

    央视的汉字书写大会如火如荼,一片叫好声,其用意无非是在提醒炎黄子孙别把“老祖宗”给丢掉了。都说央视节目带有一定的导向性,此话一点不假。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还正儿八经地在那里写字。如今的字都是“点”或“敲”出来的,甚至有的手机功能把点和敲都省掉了,张张嘴屏幕上的字就应声而出。还听说有

  • 一览众山小

    爱好摄影的朋友邀我去泗洲头灵岩山采风,我迟疑一会儿还是答应了。迟疑,是因为我怕我这二百斤的身躯克服不地球的引力,还没到海拔400米的半山腰就有可能打道回府,扫了朋友的兴致。

    那天天气极好,光线透明。在我的提议下,下午三点驱车前往。我自认为,拍险峻的山峰,日落前的斜阳极具表现力,画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