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婿女儿生活一年多了,添了宝宝,建起了典型的五口之家。工作的上班,退休的料家,不愁吃穿住行,孩子孝道,宝宝欢快,融融乐乐,享受天伦之福。加上生活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都市,真叫人乐不思蜀。但我还是不时思念家乡故土,思念老母岳丈,思念亲朋好友,思念老窝邻舍,思念那工作和生活过几十年的场景,思念那土猪
2013-08-08 14:09文化大革命还在继续,我全家下放农村老家,生活陡变,比当地农民还艰难:一没房住,二无农技,更无铁打的身板。我是主要劳力,靠挣工分领取微薄的口粮,工分就是命,命就是狗屎。拼死拼活干一天就三四毛钱,到年终粮食超支,身体透支。特别是父亲被当医师的堂叔给治死了,我更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我最怕酷暑炎天一个多月
2013-08-07 10:16能回忆起的生活,只能从读小学的时候开始。小学生的我听话,乖顺,成绩好,逗老师喜欢。记得读三年级时,老师安排我在全校集会上发言,操场讲台高,一阵风把我的讲话稿卷跑了,几个小伙伴追去好远才追回,引起全场哄笑,读完稿子班主任拍拍我的头,我的心神才定下来。读高小时,第一学期我各科成绩全优,评为全班唯一一个甲
2013-08-05 08:52八点多钟,张朋坚持将夫人刘丽和孩子送回了娘家,就驱车来到海滨公园,想单独过一个清静松闲的星期日。自从做了企业 的部门主管,老是加班加班,忙工作,忙应酬,忙于应付妻子的唠叨和孩子的教育,整天忙得他头脑发胀,身心疲惫,真该休整休整了。
张朋摊开手脚仰头靠在睡椅上,收住思绪,眯着眼,懒洋洋地望着来来往
2013-08-03 13:53小时候祖母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懒汉整天游逛不干活,别人劝他做点事维持生计,他说生活自然会过下去的。到年终他一无所有,做了首诗以自嘲:“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在别人家,要想自然然不得,只好踏雪看梅花。”看来生活必需品把柴火放在了第一位。南方不产煤,那时代烧水做饭,冬天取暖,全靠柴火,家
2013-08-02 13:17老家农屋正房边通常拖一扑扇,盖一间伙房,大小与正房相当。它集厨房餐厅烤火间于一体,发挥着居家过日子的重要功能。伙房一头砌一座三灶膛柴火灶,灶口砌烟窗,冲出屋顶。靠边的灶较小,可以放提锅鼎罐铜壶,便于精煮细炒,“开小灶”大概缘于此。靠墙的灶安一口牛四牛五的大锅,多用来煮猪食。饭桌放置房中央,油污烟熏得
2013-08-01 10:11那时,我们生产队有三四十户人家,只有一户有一口祖传的自鸣钟,主人每天要紧一把,还要拨快十分钟才算准确。别看它破旧,可也够主人自豪的了,队里有重大的活动,全靠它来决定何时开始与结束。至于人们平时劳动,只得看天色定时了,早起上山伐木砍柴,经常在山头坐等天亮,阴雨天干活下午两三点才回家吃中饭更是常事。队里
2013-07-30 14:12十多年前受钓友蛊惑我第一次钓到了几尾小鱼欣喜不已,从此爱上了钓鱼活动,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工作之余谈的是钓经渔讯,忙的是不惜重金整理钓具和鱼饵,一到假日就奔赴河塘湖泊,哪怕是烈日炎炎或狂风暴雨也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表现出一副钓雄气概。虽然有时战果累累,大多时间是战级平平甚至不闻鱼腥满
2013-07-30 14:12春夏之季,蝉和蛙两大合唱队伍纷纷登上自然界的激情广场,单调的旋律和一成不变的音调此起彼伏,昼夜交替,把个天地间搅得沸沸扬扬,今夜无眠。人们早已听惯不介意,虽然心境时有阴晴,不免烦躁,却能如何?适者存安。
蝉比蛙叫得稍晚,但比蛙音大调高,叫得单调,老是“知——”,盖过万籁。天气越热它越叫得欢,不管
2013-07-30 08:12村夜乘凉
晚饭后的若干个钟头是人们一天中最松闲的时段,除上夜班的和迫于做习题的学生外。会会友,散散步,跳跳舞,kk歌,逛逛夜市,品品小吃,或者呆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要不就打打麻将甩甩牌。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喧嚣之中,我不时怀念那段在乡村夏夜乘凉清静舒适的时光。
饭后冲个凉,人们陆陆续续搬一
2013-07-30 08:1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