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夜中若渴,饮的是银瓶泻浆。读简禎的文字,只这一句,就已心神俱醉了。
周末,本想好好地睡个懒觉,谁想却早早醒来,翻来覆去,再无睡意。起身,掀起帘角,窗外的一切依旧在灯火明灭中隐现,机器的轰鸣声穿过夜的帷幕肆意宣泄。城市的夜呵,城市的黎明,我该用怎样的词汇,怎样的情怀去描摹你呢
2014-11-09 07:26冬夜,时光总是漫长而清寂,一丝丝寒风钻过窗隙,在房间里肆意游荡,窗外,一盏盏路灯依旧在坚守,只是那灯光,总感觉有些瘦瘦弱弱。
独卧床头,随手翻阅着《林语堂散文》,他的散文总是那么海阔天空,杂谈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他的一双眼,似乎可以看得到也看得透世间万事万物。对于知识和见识都过于贫瘠的
2014-06-22 20:26一重山水,一弦清韵,一片素心……一切,都那么完美地糅合在一朵朵白云里,白云样的姿态,白云样的情怀,高洁闲逸,自在洒脱,总让人无限地向往起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
白云是最会为自然山水增色的,有了白云的映衬,山水就有了魂。想想看,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山水间,满眼碧翠,满眼澄澈,偶或几声鸟鸣,这一切,已经
2014-06-22 20:23闲时看云,听雨,濡染一身湿气,只觉这个春天,连花香里都缀满了轻柔绵延之意。杏花归去,娇柳依依,燕雀啁啾,烟雨迷离。来时,一眼清明,衣袂飘行,若,素手轻扬,是否花香满怀?若,浅眸一笑,能否年华微漾?
许我住进你清婉的诗句里吧,我将以一纸轻柔,旖旎你半壁山河,那山,那树,那云朵,宛如夜半飞花,悄然融
2014-06-22 20:20少年时读红楼,只得其故事梗概,全然不懂其高深的韵致,那时虽喜欢黛玉,却总觉她说话太过刻薄,又处处小心眼。成年后再读红楼,则全是别样的感慨,世外仙姝寂寞林,纵观黛玉的一生,这几个字最是精准。
黛玉的一生,是凄苦的,更是寂寞的,因为才高,所以气傲,因为气傲,所以她是最不愿讨好别人,更是最不愿妥协的一
2014-01-01 18:45这世间,有那么一种距离,是剥离在红尘之外的,无根,无须,却又遥遥相系。如山巅的一抹浮云,仰望,那来去的随意里,又有谁能真正参悟得透?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境界,善于把握和享受孤独的人,都能在时光之河里留下最深沉的一笔。我说,疏离,亦是一种境界,能把一个“离”字演绎得疏淡又曼妙,如一朵将开未开的莲
2014-01-01 18:40一朝寂雨,湿了旧时亭台,一念风生水起,岁月倾泻如瀑。想那梧桐雨落,也是寂寥如故。在一个雨后的黄昏,循着某一生的古意,与一个声音猝然重逢。在一条古旧的青石巷,踏着苔痕,执一柄素色的伞,拾级而上。满心的欢喜,撞落了一地心尘。如同翻开了一卷书,那些披星摘月的诗句,忽地绽开一朵朵饱满的莲。轻移莲步,不想惊扰
2013-11-28 21:50这世间,有一种人,心似梅花,清幽淡远,兀自芬芳。看他的《横斜疏梅图》,以大草横涂枝干,潇洒流畅,不失法度,又以细笔勾勒点染,大气中见真率,奔放中见严谨,能收能放,将梅的暗香浮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就是明代陈继儒,一生留下了大量墨梅图,他的东佘草堂曾“广植松杉,屋右移古梅百株”。他学识广博,诗文
2013-10-18 06:55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这是苏轼《永遇乐》里的句子,空灵澄澈的境地,令人顿生无限向往之情。
好风如水,浸着水的清凉,一缕轻盈由远山深处飘然而来,薄若蝉翼,细若游丝,弯弯绕绕中,拂过额际,滑过发梢,轻轻缓缓地落在裙角上。
月明如霜,携着风的自由,一抹莹白的心事凝结成琉璃的模样,素洁
2013-10-18 06:55"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无意间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心底里关于梧桐的记忆一下被拉了出来。
关于梧桐树,记忆里的很多东西已然模糊不清,只记得小时候院门口有一株比较大的梧桐树,应该是有碗口那么粗吧,或者更粗,枝叶繁茂,开着淡紫色的花。梧桐的叶子很大,小时候总会摘下
2013-07-30 08:12-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