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借人类之手,催动一股强劲的新潮流,将曾经繁华的遗迹摧毁殆尽,老高河的容颜或将无处寻觅了。曾经何时,祖母向我描绘它昔日繁华时,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老高河“百船争流”、“千人涌动”的蕃盛景象。

    高河埠是长江岸边的明珠——鱼米之乡,高河能通江达海,历史上贩运稻米的船只密集,多达百

  • 早饭后,灿烂的阳光站在树林之外的山地上,大人们陆续出门,扛着锄头,劳作去了,树荫里空荡荡的,把一个寂静的世界给孩子们。

    摇曳的梧桐树叶筛下点点金子般的阳光。农舍的红砖墙下,几个小孩蹲在乱石堆中过着家家,小手忙着不停,正在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三块砖头支起一片大瓦算是锅台,灶门口放着一堆柴火——枯草

  • 《圣经》里有最后的审判一说:在末日来临时,每个人都会受到审判,行善者上天堂,作恶者进地狱。佛教也有同样的说法,人进入阴间,会在阎王殿受到审判,生前做什么恶就受相应的惩罚,一生积善行德就会超生,投胎进入富贵人家,或者变成飞鸟。

    对于唯物论者来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人死成灰,一切皆无。我是倾向于唯物

  • 我很不高兴,落落寡欢地坐在红砖墙下的护坡上,时而耷拉着小脑袋,时而用忧郁地目光瞟对面的家,土砖瓦屋低矮简陋,斑驳的木门洞开,里面阴暗潮湿,像古井散发出侵人肌肤的幽冷,像月夜弥漫出沁人心脾的冷香。

    我满腹委屈,忿意难平。

    早饭过后,我就一直这样坐着。

    伙伴们正在村里梧桐树翳下做着游戏,自由

  • 1997年12月19日 星期六 阴

    我家在田野上盖了三间平房。新房落成,少有人住,我偶尔从城里回来,小住两夜。房屋周围是田、地、池塘,推门而进,屋里清幽寂静。晚稻收割后,新鲜的稻谷整袋堆放在堂厅,像一垛墙,这样一来成了家

  • 他的样子很容易让人想起周润发。

    小时候,他父亲跑江湖卖彩纸,家境善可。放学后,他常叫我帮他抄作业,抄三天给一支笔或者一本簿子。那时,我没钱买笔和簿子,所以很卖力。

    他比我大一岁,很顽皮。记得有年夏天,几个伙伴在晒谷场旁边的小树林浓荫里玩。他突发奇想,指着一棵高耸入云的杨树说:谁敢爬上去?大家

  • 富翁和哲学家

    我们村有一条小路穿村而过,日出方第一户是富翁的家,他家是深宅大院,形似宫殿。日落处最后一户是哲学家的木屋,被葱茏的篱笆围着。

    一日,我到富翁家串门,趾高气扬的富翁说起哲学家。

    “他真可怜,带着一家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不能在饭桌上加盘肉;不能随季节换件新衣;更不能住上富丽堂皇的

  • 开始读《虹》时,我每天只能耐着性子翻两三页,难以读进去,渐渐地,被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心灵活动描述深深吸引,越读越多,最后爱不释手,直至一气读完方肯罢休。最后几页的时候,虽然对于作者不厌其烦地大段地心灵世界的描绘,有些乏味,但是依然迷恋他流露出它才华横溢的文字。读完《虹》掩卷而思,回味悠长。

    意犹

  • 读书是唤醒和验证

    听音乐时,往往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一首歌或者一段旋律,猛然间打动了我,让我沉湎其中,深深地陶醉,心里涌动着莫名其妙的情愫,脑海里闪现出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画面……于是,喜欢上了这首歌这段旋律,而关于原因,始终不明。

    直至某一天,我明白过来,一种心情听懂一首歌,一种心境喜欢一种旋

  • 小偷之死

    一座叫“历史”的小镇里,有一个横行霸道的小偷,在行窃时,若有围观者出言干涉,必尾随其后,暗中加害,以致全镇人都知其恶名,畏其凶残,见其行窃作恶,视而不见。小偷成了小镇之王,庆幸自己把镇里人训练得冷漠麻木,越加肆无忌惮,暗中偷乐。

    忽一日,镇里来了一个外乡人,惊见光天化日之下,小偷在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