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心诗选》札记
聊到木心的诗,自然会提及《从前慢》这首短诗。那种以平静语调,不急不慢,于寻常处娓娓道出深意的写法,很有嚼青橄榄的味道。这也是我有兴趣细读《木心诗选》的原由所在。
但读这本诗集,我的感觉并不像初读《从前慢》时那样的新奇。事实上,像《从前慢》这般耐读的诗,在这本书里并不多
2019-08-10 20:46一、午后的窗景
在丽水山村度假的日子里,我喜欢在夏日午后,独自站在客栈窗口,怡然眺望窗外的景色。
盛夏的晌午,正是阳光最为炽烈的时分,蔚蓝天空里悠然飘着白云,极目远眺,那山坡、原野上的森林、作物,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然而,那山坡,是静静的;那原野,是静静的;那山村,是静静的;那条崎岖的
2019-07-28 19:14——读《敲水蜡烛去》札记
《敲水蜡烛去》是一本奇书。说书奇,是因为其中的文章,有不少段落和描述,作者石三夫采用了浙东地区的新昌方言来写,因此,读来不仅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气息,而且还会有一种亲近的新奇感。相比较文学味太浓太雅的作品,我更喜欢这类带着方言俗语、有着泥土味的文章。
也许是我的阅读面
2019-07-16 14:37在永井荷风看来,夏之声,是木屐踏过夏夜板桥的回荡声,是骤雨打在油纸伞上的滴答声,是晚鸦掠过黄昏新月的啼叫声,也是旅行人站在大河边招呼渡船的吆喝声……
我觉得,荷风要写的夏之声应当还有很多,比如蛙声、蝉唱,比如蝈蝈、纺织娘的低吟……这些夏天昆虫都是出色的歌手。它们所唱的夏歌,虽比不上百鸟的婉转,但
2019-07-05 21:47三十多年前,就像大多数文青那样,我也喜欢诗。但我不太喜欢顾城、北岛、江河的“朦胧诗”。我觉得他们的诗写得太晦涩、太抽象,而且也缺乏音韵美。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适合于朗诵的诗,如像诗人纪宇的《风流歌》那样;“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我心中的情丝像三春的绿柳;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
2019-06-08 15:53一、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怎样称呼对方,有时候,还真是不能粗心大意的。年轻的时候,积累的人生经验还不多,待人接物,冒冒失失,一不小心,就会自讨没趣。
三十二岁那年,我被提为厂里的副职,得以和厂副书记在同一办公室里办公。这位副书记是部队正营级转业干部,姓章,为人正派、自律,工作水平很高。我非常尊
2019-05-22 12:21有太多的旧东西,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妻怪我,这是有病;女儿笑我,这是背时;朋友说我,‘这叫做人想不透’……说起来,还是我老母亲的话实在:“旧东西总会有派用的辰光。”
她话是这般说的,做也是同样。比如,粽子剥出了,她会洗净裹棕子的棉线;东西买回来了,她会收藏起各类包装物;液体日用品用光了,她会拢集各
2019-05-18 19:22在日本各地旅行,常会看到乌鸦在暮色里舞起一片苍茫来。在‘呱呱’的聒噪中,或许有人会想:这是不祥之兆吧?我觉得,这是多虑的,其实,正因为有了乌鸦,才使那些景点平添了幽寂的气氛。比如东京的上野公园,京都、奈良的寺院,大阪的天守阁…… 如果那里缺少了乌鸦的点缀,那这些景致的魅力将会逊色不少。
小时候,
2019-05-07 10:23吴冠中有篇随笔谈到了墙。在他看来,墙,是一幅有着抽象美的图画,只要能去细心观察,就可从中感受到蕴含在‘画’中的神秘之美。所以,墙,也常常是他创作上的灵感之源。
关注吴冠中风景画的读者都知道,要像他那样专注描写粉墙黑瓦的画家是不多的。那些形状各异的墙体,在他笔下常会呈现出无数美妙的意境来。如那幅《
2019-04-08 14:54也许真有来世,
今天,我在南方走了,明天,我就会在北方诞生。
所以,当我将离开的时候,我会劝慰爱我的人,
莫要太悲伤,
我们还会再相逢。
尽管这样的日子还难以预测,
但要相信这必定会来的时光。
也许,到那时,
我会变成天真的儿童站在你面前,而你是敬业的老师。
我会
2019-03-24 11:17-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