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后的那棵大榕树,是我孩时欢乐的天地,早晨,有小鸟伴我咿咿呀呀的歌唱;午后,它又伸出巨大的手臂,替我挡住烈日,守住和呵护那颗小小的心。

    使我最难忘怀的是那树下摇摆的秋千,它不仅仅在无私地馈赠我欢乐,也无时无刻给我一个萦绕的梦。

    它的构造及其简单却凝集着最温馨的滋味。那粗大的绳子有父母汗水的结

  • 一.池水

    我非智者,谈不上乐水,然而对水却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情。

    我喜爱的并非江南的水乡,亦非西湖的水光潋滟,而是在乡村随处可见的池水,诚然,池水少了水乡静谧安详的意境也没有西湖烟雨朦胧、若隐若现的仙境,倘说池水就是一潭死水那也不罔过。

    静谧水乡轻轻流淌的溪水日夜萦绕我酣睡的梦,不知何时

  • 慵懒坐在课室的窗边,享受着暖暖的风拂面而来!

    几次回南天后,太阳终于似乎不情愿悄悄地升上了树梢,把金色的光芒洒向了教室的一隅,”碎金”,洒落一地,明亮却不刺眼,柔和却不绚丽,映衬着窗外摇曳的树影、合着窗帘叩击窗弦的响声,组合成一副春日清晨最美好的画面。

    清晨的阳光就是这样,暖暖的、轻轻的,透

  • 美的定义本来就难以界定,若是通过了某个物体表现出来,人发现后能引起感官上的共鸣,甚至能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持久挥之不去,我想这就是美吧。自然是美的,民俗是美,传统建筑是美,这些都源自美通过了某个实物表现了出来。湖南的美就在于她的山、在于她的水、在于她的建筑、在于她的民风。湖南是美的,因为他有张家界

  • 对<暖春>的最初喜爱是缘于我对《暖春》背景中那个大山的追求,我喜欢大山幽静带给我的遐想,尤其蔚蓝天空中飘飞的几朵白云,和那白云下飞翔的风筝。但当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才发现不仅仅是对大山的喜爱,更是一份令我颇为感动的心。

    假如有人说这只是一部农村电视剧,不符合社会的潮流。那么,我

  • 讲到树,我不禁是要想起台湾作家张晓风所写的散文《行道树》了。在她的文章中,行道树已是拟人化的事物了,不再仅仅只是一棵普通的树了,它们成了一种象征,一种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人的形象了……如她所说:

    我们行道树的家在哪里,我们的同伴在干啥,平时我们立在路边的灰尘里想些什么呢?整个城市是怎样的情景,我们

  • 每次从家里来到学校,或是乘坐长途汽车到大城市去的时候,上车后,目光总是在搜索靠近窗边的座位。我说不出为什么对窗边的座位情有独钟?可是每每坐在窗边的座位上时,总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那种感觉虽说不是与生具有,但或许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渐渐地迷恋上他们了。于是,我在脑海里努力追寻那种感觉,想让那种曾经

  • 回宿舍的校道很长,然而校道一旁是水流缓缓的小溪,一旁是长着葱郁树木的山丘,有时回宿舍时总是慢慢地欣赏这么美的风景,不知不觉中校道也走完了;回家的路上似乎很漫长,然而在汽车中小憩,或望望窗外的风景,在汽车摇摇晃晃的颠簸中,回家的长途也结束了。

    再长的校道,也会把它走完,再远的路途也终有完成的一刻。

  • 这个夏日似乎炎热了些!

    年轻的心浮躁了,把这个迟迟没有除去炎气大衣的夏季也搅得更加闷热了,夏季也似乎更加长了……

    祖庙,或许算得上是故地吧。重温故地,总免不了感慨万千,只是触动一时的情愫?还是对故地的恋恋不舍?我说不出这种感觉。

    故地,感慨的总是陌生啊!

    那时的人呢?那时的物呢?时间

  • 今天的天气不怎好,漫天都是灰蒙蒙的,给人很压抑的感觉。

    趁着在学校这段闲暇的时间里,和两个同学相约去西樵山走走,路途并不是十分遥远,却有几段路却十分难走,从学校往狮山广场的这段路也是比较颠簸的,坐在公交上,摇晃着,让人特别不舒服,心情也一会儿低落到了极点。

    可在这时候,刚好有一辆载着几个抢修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