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良,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是人生操守的大课题。

    它用一种浅显让人领会,它用一种深奥让人却步,它用一种张力让人执着。

    一个人与生俱来就在琢磨它、追问它。这也许是最原始的灵动。

    多少世人用心语疲惫走近,多少世人以期盼无能抵达,多少世人随晨曦而来恩典,多少

    世人许下约

  • 《松江文化五千年》(上卷)一书,自以为是一部重要的专门研究松江文化史的学术著作。

    初一看,有点勉强,分明是文学著作。你看,从中可欣赏到自然景象、生活场景、人物音容笑貌的绘声绘色地描写,也可领略到一个个人物的鲜明性格、本质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开掘,这足以表明已具备了文学著作的基本元素。

    除了这

  • 快讯:小昆山籍上海作家黄忠杰的新著《松江文化五千年》今面世。

    这部著作是全面探寻松江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此书横跨时间五千年,长达65万字的文化史专著,可称是一部“行走”之书。这样的“行走”,既是作者在现实物质空间的行走,也是在文化地理空间、精神空间、生命空间的行走。作为一名文化探寻者,他从2

  • 松江文化概述

    作家 黄忠杰

    一、足迹与视野

    这篇文化长文,是从我的选集中挑选出来的部分文字,自以为是文化思考,但只能说,这是我在故乡的漫漫古道上,一路寻访,一路思考所形成的点点滴滴,用硬硬的汉字一个个堆垒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真诚、真情,一边艰难地行走在漫漫古道上

  • 故乡纪事

    松江 黄忠杰

    我深爱自己的家乡——三泖九峰间这块神奇的土地。然而我不想以空洞的言辞矜夸家乡“地灵人杰”、“秀甲天下”,虽然她确实是一幅刻在我心中的山水长卷,虽然她以“江山代代人才出”的人文奇观令我肃然。

    我常常荡舟于烟波浩淼的三泖之间,当东西两条泖河穿越过万顷良田在汤村西南合

  • 持着心绪空灵,拾级而上,走入佘山教堂,烙上百年纹理。

    寥落的阵阵山风吹过岁月的瓦垄,划响钟声的和鸣。一缕缕天主教音渐渐升起,湛蓝的天空似有朗然,固有的习性让钟声变得圆润。

    此时此刻,我的心穿进一片洁静,触摸着天主教的层层厚度,一切遐想全是斑斑驳驳,安慰着人生的浮华,澄清走停做的脚步,溶解了一

  • 这些年,这些夜,我持续地几乎做着同一个梦,梦见有一群远古的“山人”,高高地站在松江的九峰十二山上,不断地深情地向我呼唤:

    “我们同是故乡人,无论你有多忙,也要时常来看看我们这些已古的山里老人,我们不奢望你来尽一份孝道,只求在你的心头有我们的一抹薄薄云彩,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仅此而已。”

    那些

  • 你给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句句诗歌掷地有声,一篇篇作品在真情中站立,文字中的记载,真诚的品格,全在心中储存。

    平日的朦胧成了生疏,遥远的交流少了一种真切。希望相见,只能面对明月苦笑,让流云带去一片问候。

    但是,情谊不会冷寞。心灵总在流动,总在相依,总在升华。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路;

  • 我是一个文化思考者,每次到松江小昆山的九峰寺,总觉得除了一片虔诚

    外,还有一点点遗憾。

    我们知道,一个宗教圣地,它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启悟,有一种心灵的洗涤。

    松江的佛教、道教圣地不多,香烛倒不少,但是真正谈得上佛道合一的却很少。还好,只有那九峰寺例外,让佛教、道教在此深深交融。

    远年的

  • 黄忠杰文化散文集《神奇的小昆山》解读

    当黄忠杰的一双脚一次次地重重地踩踏在小昆山时,面对这片厚土,精神虽振奋了许多,但他的心里总有一种担忧。在开掘这片厚土时,也许他的身心很疲惫,也许处处重复着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叹息和眼泪,可他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开始着手写文化大散文。

    多少年来,黄忠杰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