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 我总是不掩饰对江南的向往的,也曾写文说到安庆等于江南之类的话语,但在诸多诗句、文章或照片中,我形成的江南景象还是独有韵味的:烟柳拢江堤,画船枇杷依水道。最想见到的是水畔的浣纱女,可把现代的生活打磨得更加圆润、古朴。想之,自会添增上黑瓦白墙和孤耸寂寥的牌坊。这些都会使我产生前去领略的冲动,但我又是一个

  • 司马迁曾说过:“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吾非有著书立说之能,然近日郁结之气真切地存于胸中,亦希望文字能有所排解。

    不顺的触发点在于上次考试,一班学生的结果让我感到意外,不是思虑于他们的态度,而是困惑于基础题的溃败。这让我在教学道路上真正警醒于课堂的精彩与高考之下的考试能力的两

  • 此夜读曾写过的关于父亲的文章,不免再起怀念,有些东西就在你珍惜之中,渐渐消离,父亲便是如此。想起诸多与父亲有关的时月,但转念间,又感随着求学工作等生活的延续,我与父亲越来越少交集了。我已很少念起他忙碌的样子,也正慢慢地脱离他的庇护,直到某些时候,我用电话闯进他的世界,接上他那颗挂念的心。

    二十多

  • 一直想写写大姐的,但总是误于语言的匮乏,而使文字了了,今天看了朱自清的《背影》,有感于亲情,再次提笔倾述。 大姐性情是刚烈的,于人前总有股执拗劲,虽现在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当时却也吃了不少苦头。在家中,大姐敌对的第一号人物便是母亲,由于母亲也是个刚烈之人,不容孩子的反驳或抵抗,为此姐经常遭自母亲的严

  • 今年的除夕只有我陪爸妈过的,算算也已有四五年如此情形了吧。中午吃过饭,爸郑重地给我分派了任务——贴春联。惭愧的是我至今都没在意过民俗中贴春联是何用意,故百度查了一下。方知其是为了辟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有的载体早已淹没在喜庆的氛围当中了。财源滚滚、平安富贵宅、吉祥如意等熟悉词汇中展现的就是大家的喜

  • 有时候对于一座城的感情距离可能就存在于对城中几个人的温度上,我行路不多,多是奔波在求学的路上,一个安师院,让我记下了江畔的那座瞌睡中的城市。雕饰不再

  • 烟雨空濛凉浸衣,人囿考场心似去。昨夜卧榻窥屏语,冬去春来皆暖意。晓看浓云人孤影,雨湿晨路烟湿面。凭窗细数短眠夜,只叹二月换六月。但令心似金钿坚,此地他处春花现。

  • 我不得不写写自己的老爸了,之前让学生写人物时往细处写,细节刻画人物,动之以情,再平凡的人都能出好文章来。现在想想真有点为难他们了。比如说我的父亲,他就有诸多让我一辈子难以企及的地方,而我之前从来不觉得他伟大,述诸笔端更是词穷笔乏,反而有段时间还很看不起他,想想自己真该凌迟处死了。

  • 曾认为,我是不会写自己的母亲的,以为自己拥有一位足以诠释任何爱的父亲,至于母爱,我得到的不是最幸福的那种。但有些东西总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像五岁孩子最爱的东西,会让十岁的孩子抛弃,十五岁的人生目标,总是让毕业的现实逼出一声可笑的叹息。对于母亲,我亦是如此。

    上次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