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仙逝,一直不敢写文章纪念她。
母亲葬礼后,每每睡觉到深夜,总是被和她在一起生活的的梦境所打断,惊醒后梦中景象历历在目,现实世界却只有孤零零的自己,心里很难受。
母亲是个非常老实本分的人,甚至有些胆小怕事,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因为与世无争,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懦弱,不愿,或者
2016-04-02 10:12北京——乌兰巴托之行二十
没有想到回北京的车开的这么快!
下午三点半坐上二连到北京的卧铺车,听车站的工作人员讲,应该在第二天早上七、八点到北京的木樨园,但是现在,早上凌晨三点多,汽车已经在平坦宽广的西二环上行驶了,自己睁大了睡眼惺忪的眼睛,仔细端详着夜幕下的北京城——大气、肃穆、庄严而且添加
2013-10-22 08:37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八
“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是一个特殊的国度。因为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古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又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对这个与中国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邻国,是那么无知,以至于国内有些人还在一厢情愿地谈论“回归”的可能……”
这次去蒙古之前,就有
2013-10-18 09:47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七
说有故事还真有故事,回程的时候,恰巧遇到了一队中国民工被解救回国。
从乌兰巴托一上车就遇到了成群的中国人,几乎满满一节车厢都是,这让我迅速回到了熟悉而亲切的环境。他们中除了几个保养良好,一眼看去就是国内领导干部模样的人之外,其他的都有些疲惫、邋遢,稍后才知道,原来是
2013-10-13 14:55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六
乌兰巴托的夜晚笼罩着煤气味,朋友说那是因为一年四季烧煤取暖所致。
生活在乌兰巴托有一个非常方便的事,就是全年都有热水供应,而且住所内暖气开的让人进门不得不脱衣服,但这并妨碍自己第二天上火,第三天感冒……从南到北,将近五十度的温差还是给我了一个下马威,感冒了!
不
2013-10-09 19:47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五
在乌兰巴托期间特意到了蒙古国最主要的喇嘛寺庙——甘登寺。
甘登寺位于乌兰巴托市中心北偏西的地方,正好在一片山坡上。周围被一大片棚户区环围,坐朋友的车出行办事,好不容易看见了几幢乌兰巴托鲜见的“中国式”建筑,一问才知道就是甘登寺。
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受朋友之约,要了
2013-10-07 17:30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四
在乌兰巴托期间,被朋友带到了当地的华人子弟学校。
乌兰巴托的华人子弟学校坐落在市区东部偏北的地方,向南望去是城区的楼房建筑,而北边是连绵的棚户区。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幢不大的两层红砖楼房,加上勉强将楼房围起来的院子,连操场都没有。如果单从外观上看,你不会认为它
2013-10-04 14:49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三
本来只打算呆二、三天,但现在已经快接近一个星期。
借居在一位华侨家里,自然而然很快就对旅居蒙古的华侨现状有了一些了解。
在乌兰巴托生活的中国人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完全定居在乌兰巴托的华侨,其中又有持蒙古护照的和持中国护照之分;另外一部分是在此谋生发展的内蒙蒙族人,
2013-09-26 17:08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二
其实,与其说说乌兰巴托欧化,还不如说它已经俄罗斯化。
俄罗斯,人家是欧洲国家嘛——虽然与真正的欧洲有很大区别,还不停地对立、冷战和相互恐吓,但是权且在此说乌兰巴托,它真的已经欧化了。
满街俄文字母的招牌,间杂一些英文,少见的日文,偶尔的韩文和几乎看不见的中文。就
2013-09-21 22:22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一
一夜没有睡好。
本来很困,但包厢的二层铺位上却因暖气而“热”的非常,要不是碍于公共场合,真的想脱光了睡天体觉。
对面铺位的江苏籍男士喝了酒,睡下就呼噜连天,加上酸臭的脚丫子味道,让我实在忍受不了,终于憋不住,偷偷溜出包厢,在过道上享受难得的清爽。
过道黑暗一
2013-09-18 19:52-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