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委员冯民友先生

    文/庞锋

    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颍水中游,西临项城,东与安徽界首接壤,是《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故里、千年古槐之乡。这里有九孔桥、兆丰酒、两仪拳、红薯粉、顾家馍,还有槐店回族“文狮子”,真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享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

  • 窗外,几朵闲云在碧空中流连,淡淡的花香和着泥土的气息飘窗而入,这故乡的阳光、静谧的空气,还有缓行的时光,载我沿着孤单的影子靠近你,那盛满记忆的老屋。

    在重重叠叠的时光里,我走远,又走近。

    黄昏里,细雨斜飘,远树凝寂,象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暝色。后院很开阔,郁郁葱葱的树,恣意地伸展,几

  • 在这个天地初萌的清晨,生命苏醒后裸露着的淡淡的幽香里,露珠睡在草叶上,将洁白的身躯毫无保留地袒陈,在一道道阳光的叶缝里。榕树百年根须在地下潜行,它从大地的血脉里听出了绵密的鼓声,那是石碣人开始一天的忙碌声。几只鸟儿栖在树上,用细长的喙,梳理洁白的羽裳,白得好像撕下来的云絮。一阵风吹来,叶子擦着叶子,

  • 奶奶出生于民国1920年农历3月17日,于公元2011年12月11日晚8时55分,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2岁。

    ——题记

    1

    黄昏宛如小鸟,迷失于树木闪亮的衣裙

    沿着楼群节节溃败

    我坐在锋利的落日中

    收割着生命的贫穷

    我倾心于回忆的树根

    被寒冷包围着,它坠落人间,落起

  • 我一直以为:交友之道,与气场相关,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气场不对,即使相交数十年,也是清汤寡水,融洽不到哪里去,更成不了真正的朋友。我和王羽平先生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我们却一见如故,一见倾心。

    王羽平先生年逾八旬,却精神爽朗,戴一副厚重眼镜,老师的气质仍然在他身上显现,完全是一位蔼然长者。他从

  • 丹霞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它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广东省仁化县境内,距韶关市45公里,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这里曾经是湖泊,后来,地壳抬升,湖水流走,湖底露出,经流水切割,逐渐形成宝塔状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等自然奇观,方圆2

  • 李中魁是河南周口人,出身于制革世家。现年51岁的他脸色红润,天庭饱满,目有亮彩,面呈微笑,气质儒雅,谈及学书的感悟、风格的创变、从商与从艺的协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语气和缓,娓娓道来,不虚饰,不张扬,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你会深深感悟到先生的从艺之真,从商之德,为人之诚。

    李先生目前经营着一家制革

  • 我是北方人,喝茶是来广东十余年养成的习惯。许多人睡前不饮茶,因为茶提神,兴奋大脑,影响睡眠。我则相反,临睡前,必要喝上几杯香茗,方能睡得安适,半夜醒转时,有时还要啜上几口。

    以前对喝茶并无研究,嗜茶是这几年的事,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都喝,这几年主要还是喝普洱茶,因为茶汤里有爷爷的影子

  • 常常回忆起在云南的那些日子,回忆象犁,渐渐发现在我的世界里,已垦出一片走不出去的田畴。这是多么难以言状的情节!我的文字便是对这块土地最深切的应答!

    ——题记

    这次给我们带队的导游叫卓玛,她一路欢快的歌声和风趣而详尽的讲解,消除了我们旅途的疲劳和不安。开车的司机叫扎西,车技非常好,在盘旋的山道

  • 公路时而如缠着山脉的腰带,时而沿着河流峡谷直线而上。远处十几个大大的风车慢悠悠地转着,山峦次第隐约,这里的天空除了静,就是蓝,白云慵懒的漂浮着。从大理出来,110公里的山路一直堵到丽江机场高速,凌晨两点抵达,整个丽江古城酒店、客栈爆满,连KTV、网吧、沐足中心都住满了人。天蒙蒙亮,秋风萧瑟,我们黯然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