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年书法家汤林多喜临门,书法作品相继入选或获奖于书法展赛,并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庆祝之余,谈话开始。
倪:江西来沪,用一句话概括现在的工作状况。
汤: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忙碌的工作,就像砚台中的墨,空了又添,添了又空,但
2012-11-16 12:08案头的黄花梨笔筒,呈圆柱状,平足,圆腹,敞口,口沿处指甲圆突起不甚明显,高14。5cm,直径13。3cm,形制端庄大方,包浆温润,表面光素简约,纹理自然。这件笔筒,在我蹒跚学步时是我父亲放铁钉的容器。稍后,笔筒和铁钉成为我的玩具。玩耍之中,有时因为战绩不佳,还会迁怒于笔筒,上去踢上两脚,把它当成
2012-11-16 10:56家有一女,年方十六,就读高一,双休日忙于校外补课,且仍然欲将补课进行到底。无奈的我,涉身其中,还需“三赔”——赔时、赔力、赔财。
补课,这个字眼成了我所诟病的东西,然而,冷静面对“高考热”,又不难发现:尽管高考制度本身有种种弊端,但国人对子女教育的关注、重视程度
2012-11-16 10:51淡淡的生活,淡淡的真(代序)
我写散文,缘于1997年《上海教育报》副刊编辑郑伟平的一次约稿。尽管那时候的我,已是一个有着近8年教龄的小学教师,但要拿出一篇介绍自己学习篆刻艺术的短文,还是比较费劲。可是“任务”还得完成呀。于是我只得苦思冥索,好不容易写好后,一遍
2012-11-16 10:45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的一天,陈行镇上的秦家族人陪同黄炎培先生,徒步来到初建的中河小学视察。一阵寒暄之后,校董摸清了来者身份,竟是随妻前来省亲的著名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欣喜万分的校董,带领黄炎培一行参观校舍,不时听取和记录黄先生提出的一条条培育
2012-11-15 18:32生活,得向前看,然而偶尔地停一停脚步,怀念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回忆,或许能让人找寻到一路走来的幸福。
我常常会看到母亲使用她那条棉布床单,从她那轻柔的动作中,我看到了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眷恋。她的手指在褪色的印花图案上跳舞,舞出的是昔日的声音;她注视的眼神,流淌着
2012-11-15 18:27近日,拜访浦江收藏家凌文云先生,有幸看到了他新收的半块“故宫金砖”残件,令我倍感兴奋。
这金砖残件,来自陈行望族秦家,损毁于文革“破四旧”之中。细细观察其正中间的截痕,明显是受过重器狠命敲打,且是“一锤定音”,可以推断:干活的这厮,绝对是个一餐至少要吃2斤干饭的
2012-11-15 18:19我有两个堪称忘年交的“长辈”。其一是陈行镇始祖陈球的24世孙陈葆林。因他与我堂曾祖父是至交,故我从小就认识他,他也特喜欢我。记得我第一次去他家,觉得墙上的挂轴字画好玩,就用手去摸。他见了对我说:“小把戏①啊,搿个是拨侬看个,勿好用龌龊手去摸格。”再去,那些字画不见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爱上
2012-11-15 18:07-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