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夏夜,我走进了凤凰古城。

    对凤凰古城向往已久,不只是因为古城山水旖旎,也不关心古城建于何朝,盛于何代,而是因为想一探长眠于斯的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他湘西上世纪20年代世外桃源般幽静生活的描述多次出现在睡梦中:“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

  • 印象中的湘西充满了神秘和诡异,有着谜一样的风土人情和传说,恐怖的“赶尸”队伍在静谧暗夜山间小道闪过,诡异的“草鬼婆”用于下蛊扣在碗中的蝎蚰撩开狰狞张牙舞爪,茂密山林中隐匿的土匪凶悍残暴抢村掠寨,鸡犬相闻澄澈纯净的乡间溪水潺潺磨坊悠悠,婉转对歌后进入山洞幽会情人挂在洞口的“草标”目睹有情人缠绵悱恻而快

  • 在一个春日胜芳桃花夭夭,阳光烁烁的日子,我走进祖母独居狭长的院子,见到了祖母丑陋骇人的“三寸金莲”。刚洗完小脚的祖母忘记了关大门,正在晾脚,祖母没来的及收起的小脚暴露在阳光中,深深扎疼了我的眼睛。猜不出祖母穿在鞋里的小脚是如此丑陋:除大拇脚趾的其他四趾内翻到脚的底部,紧紧并拢好像长成了一块肉疙瘩,肉

  • 小时候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乡村,露天电影是孩子们梦寐以求日思夜盼的事情。公社二百多个村子里有两个放映队轮流到各村放映,美其名曰放映队其实一个放映队就是一个放映员,一个马拉大胶皮车子,另一个是毛驴车拉的地排子。村里没通电前就用汽油机磨电,车子上拉着汽油发电机、幕布、两根粗竹竿和窄窄尖尖的铁锹。

    当马

  • 我敢保证,我村小伙伴玩得滑冰车是最好的。

    小时候,在寒风凌冽千里冰封的冬季,冰面上是孩子的乐园。滑冰和冰上抽陀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临近村里孩子们滑冰工具,因陋就简的蹲在捡来的青砖上让伙伴推着跑;讲究技巧的在一块方木板底面嵌入磨光滑的铁条,让伙伴推着或拉着跑,拉着的跑快了倒不过脚,自己连同乘坐

  • 小时候的村庄被流水环绕,童年的记忆亦被水填充。

    村庄的前面有干四排横穿,左侧有截渗沟顺流而出,右侧有支二十七沟汇入村前干四排,村后有上万亩的沉砂池一望无际,碧水奔涌。几条大沟和沉砂池水流汤汤荡荡,汇流到灌溉处闸门,通过几个渡槽和闸门将水引流到西、引流到南最终汇入北支新河,穿临近区县一路奔流汇入渤

  • 村北的老窑的确是难觅其踪了,是的,老窑终究被历史掩埋在地下了。

    老窑位于村北沼泽中,没有人给我说过老窑建于何朝何代,但它已经存在于几代村民的记忆中。老窑有三个,呈“品”字形高高耸立于一片沼泽之中。

    其中西边的一个稍低矮平缓一些,圆滑的封土上布满了陶片和红色烧焦的土块,整片封土上寸草不生,远处

  • 居于林立高楼之间,能有方寸田地种瓜点菜,怡乐性情,体味陶渊明“菏锄南山,采菊东篱”的恬然自适,是在钢筋水泥中备受压抑的城里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觅得田地如能邻水照影,荷叶田田,体验心似莲花的禅境,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则疑为仙境了。

    虽然生长在农村,因家里田地多,生活压力大,父母重粮

  • 考场作弊,自古有之。隋唐开科肇始,学子历科场炼狱般淬煅,而悟五花八门的弊技,贿考、夹带、替考之秘籍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贡生居号房,吃喝拉撒睡逾几日谓之煎熬。有文韬武略,成竹在胸,谙熟八股,洋洋洒洒纵论天下者;岂无胸无点墨,技穷水尽,呆对文题,抓耳挠腮如陷缧绁者也?促狭慌张中撩衣衫,寻抄本,窥隐肤,均

  • 与故乡渐行渐远,时光淡了些许记忆,但旧村落传出的茅舍鸡鸣犬吠却时时萦绕耳旁,渗透着农村淳朴气息的吆喝声常常潜入梦中,尽管有些粗俗和鄙陋,带着时代印记的原生态的淳朴却不断勾起淡淡乡愁。

    响彻云天的夯歌

    还没有通电的年代,百姓盖屋打墙全靠邻里乡党帮忙。盖屋是老百姓一辈子的大事,挖地脚前到邻居家打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