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是一门好学问吗?这话听起来没来由---身为国人,本不该有什么质疑。但是,凡事顶了个“国”字,除了国名、国歌、国旗等等这些一国本应有的东西之外,便总觉得有点不舒服。这名字听起来像是中国人必修的学问,仿佛上世纪的中国人必背的“最高指示”一样。

    但国学的本质是什么,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明白呢!若说这门

  • 这是一篇本不必写的文章。

    读词的时候,看了笺注也好,不看也罢,总有一些句子是摆脱了方块字的束缚,直抵心灵深处的。当然,对不同的人,这样的句子也不尽相同。如果有哪个句子是古贤今人都深以为激赏的,那必定是得了神祗的眷佑,“只应天上有”的。而我所撷取的这些句子,就未必合所有人的意。又因为能触及心灵的感

  • 甲午年割台湾时,丘逢甲曾经赋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无独有偶,他诗中所痛责的“权相”李鸿章,也曾以孤臣自喻。那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行将就木的李鸿章在绝笔诗中写道: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何为孤臣?于浊世之中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待天下之清,如伯夷;于国破之后不耻折节,奋一隅之抗

  • 今天谈起“浪漫”,大抵很容易让人想到缠绵悱恻的情话、耐人寻味的风流韵事或者十几天后的情人节。这些大致都是能让我们得以暂时忘却围困帝京的雾霾、永无停歇的工作和不断流逝的时光的妙法。它是染在灰色现实上的一星半点的彩色理想,因其离现实尚不算太远,故还可以为我们所享用。从古至今,概莫能外。除非你可以超脱到红

  • 又要到一个七夕节。

    今天北京下起了雨,似是为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扫去了尘埃和阴霾。各大网站的头条还是津门的惨剧,但都或多或少点缀出一些与之不大协调的浪漫---无可厚非,大多数人将选择朝前看。

    提到七夕,如果作词义辨析,便要大大扫兴了---毕竟这个节日和洋人的“情人节”还是差别甚大的。即或是为了

  • 花褪香残青杏小

    绿瘦红稀

    映藓阶前扫

    湘水催舟别客棹

    流觞纵酒惜春早

    锦瑟闲拨愁易老

    每到春来

    旧梦连蓑草

    蓑草青青青古道

    天涯尽处痴情少

  • 藕花深处一直躺着一帘不愿被打搅的幽梦:这便是中国的“江南”。在今天的世界上,除了江南以外,我们恐怕再也找不出一片土地:她既代表着富强、文明、倾国倾城,又诉说着怅惘、沉沦、不堪回首。你若问江南的美丽延续了多少年?答案是数千年:这里有繁花似锦的江都、虎踞龙盘的建业、风华绝代的临安、水路通衢的襄樊。你若问

  • 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发明:几千年过去了,无数文豪所做的事情无非是把一个个方块字排列成序;而即便到了现在,这些序列仍然没有被穷尽。

    ---题记

    我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知道这是表达一种相思之情。这八个字从字面上来看好像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我突然

  • 新寒无赖绣罗裙

    凭阑点绛唇

    炉香欲冷篆香薰

    游丝逐落尘

    闲梦远,玉楼春

    调笙不忍闻

    去年今日送郎君

    芭蕉深闭门

  • 临风萱草绿滨江,凭栏笙管绕雕梁

    庭柯一梦三昼短,浮生闲倦半日长

    姑苏酒肆残烟笼,金陵殿宇葬花香

    去岁寒鸦惊古刹,今朝雨燕戏白墙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