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想起老街里的那家茶馆,茶馆里的那些陈年往事一直沉淀在记忆里,总让我时时反顾。

    五、六十年代郭西街的那家老茶馆的开得好红火,三开间的门面,摆放着五六张大方桌,一色的长条凳。进屋左边靠墙的地方是一个烧开水的大老虎灶。从早至晚灶堂里柴火总在熊熊燃烧,开水在闷子锅里翻腾着,热气在茶馆的屋顶上弥漫。还

  • 银杏黄时大雁归,这几天夜晚总听见雁叫,一群群从萧瑟的天空飞过,也许是大雁的翅膀带来了浓浓的寒意,天气越来越冷,让人们感觉严冬就要来了。

    这几天,从秋浦长街,一直延伸到平天湖畔,道路两旁的银杏树被浓浓寒意染成金黄。冷风轻轻掠过,黄叶纷纷扬扬飘撒而下,宛如漫天飞舞的金色蝴蝶。冬日的银杏树,树叶层层叠

  • 穿过繁华的街道,走进被遗忘的小巷,几块石板铺砌的巷道,一堵爬满青苔的矮墙,也许就是今天小巷的写照。但它是时光留下的印记,是小城隐在岁月里的年轮,在喧闹街市的身后,小巷犹抱琶琶半遮面,把它苍老的面容,藏进岁月的帏幕里不愿示人。我悄悄走近她,不让沉重的脚步打扰她幽幽的梦境。或许还能看见爬满巴壁虎的矮墙里

  •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百牙山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如今更是郁郁葱葱,山上古塔傲然耸立,为白牙山增色,山不高,因塔而显秀美,山与塔相得益彰,是家乡城市庭院里风光旖旎的天然山水盆景。我常散步来到这里,登山观塔,浮想联翩。

    百牙山在明朝以前,从长江行驶的船可直接航行至山下。于是这里就形成一个天然的港口。明

  • 不知不觉,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抬头看夜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云彩像白莲花样飘过。月光晶莹澄澈。伫立窗前,在这月明夜静的时候,让人多了份回忆,多了份思念。

    月光如水洒在窗前,树叶零乱的碎影,像岁月里的坎坷篇章飘过眼前。那些人和事似乎触手可及。那幻景在这如诗的月夜驱走寂寞,让我遥望天空回忆往事,感觉虽

  •   黎明,我和屯溪老街一起醒来,因为今天要去西递宏村,所以起得特别早,带小宝到“汪一挑”馄饨铺去吃馄饨,街道很安静,许多店铺还没有开门,路上少有行人,昨夜的雨把石板路洗刷得干干净净,老街的早晨静谧、闲适,一碗馄饨又使我感受到一种久别重逢的滋味,一如从前老街里的味道。

       离开老街,小车驶向坐落

  • 闲居家中,最为快乐的事,无非是出外走走,看山看水看风景,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至今我还没读过万卷书,也不勉强自己要行万里路,行百里千里足也,不在于路途远近,只要能看到自己不曾看过的风景,就是很快乐的事。四月份刚去了牯牛降,上个周末女儿驾车又带我去了屯溪老街、西递宏村,有最疼爱的若桐小

  • 每逢端午时节,“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家家户户将屋子打扫干净,把艾叶和菖蒲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年复一年重演着这项很古老的端午习俗,在古代人们利用艾叶能散发出一股奇特的芳香,起到驱除蚊虫净化空气的效果,而菖蒲除也有驱虫的效用,其形如剑还有驱魔驱鬼的作用。

    今天的人们用菖蒲和艾蒿结扎成

  • 又到“六一” 儿童节了,时常在回眸童年的时候,思绪就像一块蓄满水的海绵,只需轻轻一触,往事便流溢而出,无数次的缅想着童年生活中的那些辛酸与苦难,天真与清贫。一件件难忘的往事始终弥封在心灵最深处,一旦被记忆开启,总是清晰如昨,总觉历历在目。让我拨动那根岁月的琴弦,再聆听童年时光的音韵。

    童年的梦境

  • 小暑刚过,接踵而来的又是大暑。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到了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这个时期的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炎炎盛夏,难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