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声
作者:张亚军
拉、拉,向拉西拉,向拉西拉索发嗦拉,哆嗦拉,来咪来哆西拉嗦拉。拉——拉!向——拉——西拉……
在欢乐或是忧伤的时候,我都会唱起这首歌谣,回到童年,回到人心与人性初嫩的春天。我的春天是一粒浸泡在泪水里的水果糖。
——题记。
外婆的房间,曾经是牛羊的圈厩,黑
2017-04-29 08:09人物系列散文
故乡的人事
作者:张亚军
之一:剃头匠长三
过去走街的剃头匠也叫刮刮匠。“刮刮”是一种响器,叫“唤头”代替吆喝,是把钢叉子,形状像抱钳,半把尺,剃头匠握在手里,另一手拿一块短短的铁尺使劲一刮:呱!咣——
发出又长又远的响声,唤你剃头。绝的是,呱!咣——尾音发颤,颤音
2017-04-11 14:30小学叙旧
作者:张亚军
01
旧年,我家门外有条马路,路上走的是马车;人拉的架子车,我们叫板板车;还有人推的鸡公车,就是独轮车。剩下的便是复复往往的挑夫了。马儿经过时嘴里喘着粗气,冒着白色的沫粒儿,蹄声嘚嘚响,坐在车把上的马夫扬着细长的鞭儿,空中打一声响鞭,吆喝:“驾!”声音十分脆响。拉
2017-04-06 14:55珍惜
亚军
2016冬季刊《九龙滩》是一本值得留存的杂志,它是我区知名作家王元琼生前编辑完成的最后一期杂志。
当我读到这本杂志的时候,王元琼女士故去一月有余了。
她时年仅有四十五岁,对于她的英年早逝,我除了悲痛,剩下的便是无话可说了。
月余时间里,我常在心里默念着一首小诗:细雨飘
2017-03-17 12:28温暖的冬雨
亚军
入冬,几天雨,天气寒冷,人也安静了。
两年前的冬天,印象里最寒冷的一天是冬至,我路过树林,没有听见鸟的声音。回家的路上,一路安静。
这年冬天过去后,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桑树未能发芽,居然悄然地枯死了。
树苗是五六年前的春节,母亲从家乡的田湾里给我挖来的。她说:桑树好
2016-11-15 17:11儿时乐趣:锅锅眼儿
文/亚军
儿时街镇周围都是农村。农村包围着城市。
街上的娃儿喜欢到农村去玩。有个单词不好意思说:偷吃。我们的吃相兴烧锅锅眼儿。
在缺食少粮的年代,吃是儿童最大的乐趣。吃的记忆尤为深刻。
一群孩子,总有几个,乳名不是叫坛坛就是叫罐罐。
若你从孩子傍边走过,你
2016-11-13 13:42儿时游戏:捉蜻蜓
文/亚军
捉蜻蜒,过逗,用骗的办法。
先找官司草,官司草长在贫地:荒坡、坎边、乱石堆的空隙……
乡村孩子的心思,官司草保准也想过到菜地里去,像菜苗一样,吃饱了蜷足、舒肢,享受沃水与施肥……
农人不干,用锄头铲掉它们。生于寒门,甭想富贵,安身才能立命哪。可惜没人教
2016-11-10 15:25老屋
亚军
故乡的老屋,是一间低矮的平屋,记忆里总是蒙着一层暮烟,黛瓦与屋脊,像匍匐的老人的背影。
老屋的结构是简易的川东民居,片石垒基,四角是木柱、中间的墙体是楠竹柱头、墙壁是竹笆夹泥,斑驳的泥墙里夹杂着一些谷草,棕榈和人畜的毛发。屋面,里屋靠山的一面,称为阴面,盖的是小青瓦;阳面,门
2016-10-31 13:20雨声之美
文/草苗
雨声之美,无如冬雨。冬雨细,打在屋瓦上几乎听不出声音,汇为檐滴,滴在阶石上,时而一声,最饶韵味。
陈冠学写冬雨,写“一声”真是神笔。
冬雨常下在夜里,夜里无声,小心苏醒,生怕听漏雨声。
细雨如沙,银沙,沙沙沙打在草叶上,响起瑟缩的风声,过冬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业
2014-11-19 09:13江水谣
文/草苗
夕阳里,江面像婴儿的皮肤。沙滩上孩子玩着踩浪花的游戏,你踩我一脚,我非要跳起来还你一手。江风里响亮着叽叽喳喳、刷刷拉拉的欢叫。人与江河的关系好亲密,亲密得和人与人一样,和人类与他们的母亲一样。
回水湾的河坝滩上是个小女孩吧,她弯腰的姿势像一只优雅的水鸟。那只白鹭好漂亮,
2014-10-30 17:23-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