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宋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二十五日,天气清寒,细雨如丝,陈季常与苏东坡相遇于岐北25里的北山前。此一遇,梅花绽放,清香绵远。中国历史上的苏陈唱和,从此,真正揭开序幕;此一遇,历久弥鲜,至今浓情烈烈,让人世间看到了珍贵的友情,感受到了患难之时那些坚韧的力量。正是这千年一遇,湖北麻城岐亭杏花
2013-05-19 16:32一
“杏花村”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常常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再加上牧童、细雨、匆匆的行人,飘逸的酒香,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因此,几百年以来,对杜牧《清明》中的杏花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就像到集市去打不要钱的货一样,各人都往自己的怀里拉。明清时是这样,现在,当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和经济产业
2013-05-06 15:02再次来到H医院是在十多年以后。一切,物不是,人更非。
L君是我的同学,在很多年以前,当L君还在这家医院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来往,一年怎么也有个三四回见面,我到他的县城,他到我的乡下,虽然我们并不属一个县。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思维幼稚,常常感觉生活像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涂鸦,只是各自想描绘的和能
2013-04-29 15:33第一次听到桐枧冲这个地名是很多年前,在《红袖》上,一位老师出身的蒋君写的一篇桐枧冲游记。因为是模仿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口吻,半文言半白话,因此印象深刻。这蒋君我是认识的,我们不仅同乡,还是一个村。若干年前,当我的姑娘还是咿呀学语的时候,她刚师范毕业,还教过她“红手帕、黄手帕”之类的歌。在此,向她表示
2013-04-14 09:5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部《脉经》,洋溢千年绝唱,留下万古高歌。早春时节,《本草》杂志社和麻城市王叔和研究会,一行六人,风尘仆仆,远赴山西、山东考察药王王叔和故里。其间,过南阳,访仲景墓,谒医圣祠;赴高平,探药王真迹,思魏晋云烟;到邹城,问民间掌故,寻岁月沧桑。虽行色匆匆,不意却收获颇多。所见
2013-04-12 13:05一
想到这个标题时,正蹲在马桶上,翻着一本烂杂志,不经意中看到了这两个字,灵光一闪,想写一点感悟的话。其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苍青色的葫芦在水中蠕动,那长长的藤蒂像一只婴儿露出的手,在浮沉中摆弄。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总想到这阴郁的情景。如果大脑是一幅油画,一定是调色时蓝色的比重太重。我常常看见一
2013-03-25 20:54一
最早知道道一禅师是在读初二那年。那年学校组织学生到大坳去旅游,游览完大坳电站和水库后,那一位戴眼镜的余老师,一边讲着梅之焕和周道一的故事,一边带着我们登山,去瞻仰道一禅师碑和墓。
我的家乡就在白鸭山下,白鸭山曾经也有美妙的传说。那传说好像大意是:善良的兄弟为救病重的母亲,后来出现了一只善
2013-03-14 22:18他的脚步轻而又悄,我常想那“蹑手蹑脚”大概是专门为他而说的。
我现在甚至忘记了他的名字,想了一下,就叫“阿鱼”吧。因为鱼在水中,脚步也是轻而悄的。如果是鱼,他也许是一条黑鱼。据说,黑鱼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潮湿阴凉的陆地,可活三到四天之久。一般鱼类只能吸进溶解在水中的氧,而黑鱼能直接吸收空气中
2013-03-12 12:40- 2013-03-01 20:49
我曾经有一个愿望,想写一组关于歧亭的散文,名曰《歧亭八记》,并且提纲已经拟好。其中第一篇就叫《九螺山记》。后来因为诸多因素,迟迟未能动笔。离开歧亭一年多,我很少去想那些关于歧亭的陈芝麻乱谷子的事,所以我还是未能动笔。我常常暗自安慰道:也许这些关于歧亭
2013-02-12 00:28-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