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以后,北京气温就骤降了,都到了零下十几度,特别是晚上,若要出门买些东西,还得把自己裹成粽子,即便这样,那寒冷还是直透皮肤,让人不得不打哆嗦。老徐本来没打算出门,下班后,他先在外面饭馆吃了饭才回家,准备窝在被窝里看电影。回到家,他刚把上衣脱了,突然想到烟抽完了,不抽烟看电影对老徐来说那才叫折磨。思

  • 提到温柔,心里总是舒服的,会生出软绵绵的慵懒,进而那些锐利的东西都变得平滑了。所以,我喜欢被温柔包围,也喜欢用温柔包围一切。但是,温柔却不是永恒的,它像断点的线条一样,时隐时现,无可琢磨。这时,温柔所带来的就并非是好的,因为还要提防它什么时候隐去,冷漠必然也会紧接着出现,如此循环,直到那事、那关系被

  • 不久前,文化圈曾一度出现“中庸之道”这个词汇,从词面上看应是:适宜、适度,不偏激、不过分。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就是讲究天人合一,也是其的理论基础。那些修神的精髓就不在此文中赘述了,我还是认为,有些东西适合修神,但并不适合修事,就像招式与心法,招在形,心在意。而修神皆是修心,修形皆是修事。修心靠的是悟性

  • 有一种美好的感觉,它始终藏匿在人内心深处,很少表露。我便去追朔那感觉的渊源,发现它始于儿时,进而我又想到童话故事,那些旧像在心底沉淀着,只有在梦中才会展现。儿时喜欢看动画片,长大后,就要强迫自己不去看,因为自己长大了,要看更有深刻意义的节目。我觉得这是极其悲观的,失去了最原始的自己,换取的是最教条的

  • 以前一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却是迫在眉睫,让我一筹莫展了。谈爱情是富有激情的,谈物质是面对现实生活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会随着时间和其它因素而改变。

    时间能洞悉一切,包括一些隐藏很深的事物,科学家把它比作四维空间。但在我们平常人看来,时间的真正意义总是会被忽视掉。待觉察出时,

  • 不知道反常这个词汇是如何理解的,而用在我身上却恰到好处,各种反常定律好似都曾在我身上发生,或喜或忧的心境总是将我纠缠,使我无端忧愁一段时间,接着便去寻那“莫须有”的端,然后痛苦释然地揣摩着它,我惊奇地发现,它真有毒性,能闭塞你的心门,扼住你的气息,最后将你的灵魂打入混沌。

    我好像得了忧郁症,没有

  • 说起怀疑论,有些人恐怕会鄙视,有小肚鸡肠的因素参杂其中。其实有些细节性的东西忽略掉反而是好的,细捋就会起反作用。包括人际关系在内,“难得糊涂”些,奔着宽广的方向走,都可能会转危为安,让坏自觉地向好发展。若自己有刘伯温般的占卜能力,也可将占卜到的不好压制住,起码表面好,就证明对方有些诚意,也许他在试探

  • 古人有言:时光似箭日月如梭,确实是这样,感觉时间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逝去的。回首往事,人们总会错愕,追悔也好,感慨也罢,留的还是留,去的终究去,作为当事者的自己也必然是时间的一枚棋子,随着时间的洪流而动,直到若干年后抵达终点方休。相信不少人,喜欢用暮然回首四字,有恍悟之隐意,多少有些做作,呈现给别人的暮

  • 近日忙于工作,很少抽空写文,虽脑中又积存些素材,也不想用贫瘠的时间去创造它了。如此,我是有愧于读者的,心里不免生少许侥幸,拖几日也无妨,且不料拖至如今,也没蹦出多少字来。这感觉确实糟糕,一面消极着,一面又积极着,不屑何时就抗衡上了。

    这几日总听到些社会新闻,好事不多,惨事连连,有不忍再看之感。若

  • 蕴含盎然生机,春风

    同两逝的曙光较劲

    季节的转换,似与逝者挥手道别

    老者喷着烟雾告诫妖草的到来

    所有的扼杀对他不起作用

    啃噬、践踏、拔除、诅咒

    对他只起催生

    当龟裂降临时,那妖草

    为甘甜做了暗喻

    为季节做了标注

    直到逝者前来呼唤

    妖草啊,妖草

    季节要请

  •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