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在黔中偏远山区,山高路陡,石漠化随处可见。在没有水电路的日子里,很多人都在贫困中挣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农业根深蒂固。我因此对家乡常发出长长的感叹。并家乡为水电路问题作过一些切实有效的努力。然而,没有特色产业的家乡,除了打工,再没有其他可令人称道的经济支柱。由于打工,很多田地

  • 据我的第一任领导说,解放初期“织六普”镇反案,涉及187人,大多数是马场人。这让我的心里为之一震。

    1989年春,我第一次踏上马场这片土色如金土地。那时,马场区政府所在地的云盘镇与煤洞乡,还没有修建可供车辆、人员、牲畜自由往来的大桥。车

  • 猴场,作为黔中普定东北部的一个一类贫困乡,是“上帝的村庄”——仙马所在之地。其境内高达1846米的斗篷山为普定海拔最高峰,而海拔1042米的杨家寨河谷又属普定海拔最低处。猴场是普定喀什特地貌发育独具特色的乡镇之一。只要你在其境内转上几圈,你就

  • 二十年前,参加工作两年左右的我,认识了不少朋友。在结识的朋友中,有七个在长期的交往中玩得比较热乎的弟兄,私下交往中,均有缔结金兰之心。一次,其中六人酒后相聚,在笔者出差在外的情况下,他们把笔者纳入心仪,学桃园之举,把手为约,愿今生今世,情同手足,真心相待,真情相往,永不相负。显忠张兄年长诸

  • 孩子岁余,我以头轻顶其胸,逗乐。其带乳香的天真,如花的笑,让人开心。谁知,在我双手高举着逗他时,他突然止笑,颤动了一下,眼睛瞬间发呆,腰间飞泉一射,恰入我口。我有些哭笑不得,他却咯咯地笑,妻在一边指着我,笑得说不出话、直不起腰。我也不由得一笑。孩子扑在我身上,拱来拱去,似乎提议给他换掉尿湿

  • 1985年7月2日下午,笔者所在学校接到地区团委通知后,组织师生到地委礼堂聆听《蹉跎岁月》作者叶辛在贵州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历程。笔者坐在靠前位置,对有关文学部份作了认真记录。现根据当时的日记,以第一人称形式,将叶辛的自述的话语整理出来,与众分享。对有文学爱好和文学创作热情的朋友,或有所益。

  • 方正英老人为笔者家族中曾祖母,按当地农村习惯称她老祖太。老人年届九旬,很希望后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在有所了解的同时,能有所借鉴、有所启迪,若是如此,则百年之后,她心中无憾。故据其口述,录以记之。

    我想讲述我平凡而真实的一生,希望大家对我有所了解。我在黄家是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出生于贵州省普定县东北一个偏僻山村。父母以幸福平安之意,为我取乳名曰:福平。双亲常唤我小平。年幼多病,体瘦如猴。祖母常含泪,苦叹难长成。天地祖灵佑,晃眼六岁至。初生牛犊,村中上学,不畏师威。师若体罚,怒目相争,举手还击,甚至逃学。祖母以火麻相协,紧拉我

  • 天上的云,随着阵阵发狂的风,在天空中急聚。灰黑中透着淡黄的云越积越厚。奶奶说这鬼天怕要做鬼事了!在家的老人、大人们满脸的惊恐。担心放到山野吃草的牛马,更担心去吆牛马的半大孩子。又担心房子不牢固。更担心秧苗被子损坏,担心栽种不久的苞谷苗被遭踏。可是,天不由人啊!人们只好在焦急无措中等待灾难的

  • 雨后黄昏,燕语掠空。此时,山城郊外,林荫道中草地,一片幽静正是悠闲信步神游的佳境。当你的脚步无意惊落几滴含羞的露,冰凉冰凉的,让你止步一愣时,在心静神凝之际,你将会感到丝丝缕缕的清香飘然入怀,在令你微醉之际余,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周围,除了疏落有致的树林之外,便是起伏的桩庄稼绿了。而此时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