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或许,这就是临近清明所感受到的,最临近死亡地凋零。春夏,阳光灿烂,却依旧弥漫着死亡……

    ——题记

    清明临近了,就像诗歌里所吟唱的那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近日,出现的降温天气,将阳春三月的气息化为乌有。

  • 四月红透的樟树叶

    似天

  • 雨后的冬阳宁静的打落

    湿漉的小道,融化了

    花香

    我如同一隻困兽

    蜷缩在房屋一隅

    沉重的窗帘,严密

  • 用一连串数字作为文章的标题,不是我的创新。已记不清是哪本书里的序言提到过一位老艺术家出版的一本书籍,或许是一本画册,就是用一些数字符号作为标题的。现在想想,用数字作为未尝不是件好事。在历史的长廊里,再繁华的文字,也会褪去那层光鲜。唯独数字能够永恒的长存。历史是由时间构成的,而记载时间的最佳方式就

  • 那个地点,那条街

    转身的瞬间

    徒留樟树花下的身影

    说好的再见

    却被那横跨的斑马线

    割裂,再也不见

  • “也许喜欢文字的人,往往极易被一种雾的轻柔而侵蚀的,他的每一根神经都细腻而膨胀成一种多睡的感性。”正应了这句话,一个原本不爱雾的我,竟与这高专之雾有了一场邂逅,在这清秋的早晨起“雾”弄清影。与这场薄雾的相遇许是喜剧,正如大多数剧情那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我与我的雾相遇在清晨的小

  • 起伏连着起伏

    恰似山峦绵着山峦

    舒展地

    是种波澜壮阔

    间隙偎依着间隙

    恰似臂膊挽着臂膊

    凝聚

  • 其雨其雨?杲杲日出。

    ——《卫风·伯兮》

    持续的阴雨,冲破脑海里里晴天的记忆。五十多天的雨,谁能想象这些个日子是怀着何种心情度过的。

    古代文学老师课堂上对天气以及对中文系学生的调侃,或许只是一种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