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浩涛

    儿子离开家乡来云南半年了,平时在说话间只要一说到火车,他就特别来劲,每次只要坐车经过火车站,他就死活拉着要进去,在里面一呆就不想出来,他不断用他那表达得不完整的字句在强调他的情感和意愿:

    “坐火车”,“好远好远……好远好远……”。

    最近他说这些断续句子的次数渐渐增多,

    “我

  • 文/浩涛

    人口红利,这个“人口”和“红利”的组合出现在人们视野不多久,单独二胎政策随即出台,计划生育这个掐住所有国人生殖道的紧箍咒自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到去年八月开始有限松绑,三十年来无论在父母们苦苦央求泪水中,还是在国际人权组织的一片哗然声下,都威严如包拯之黑脸,毫不动色。如今人口红利这几

  • 关于孩子——塑造童年

    文/浩涛

    如果问每一个已经迈过而立之年的人,哪一段时光是他“她”最美好最快乐的记忆。相信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童年的时光”。不愉快的童年毕竟是少数,是的,童年无比纯净的心田里万物滋长,充满生发的喜悦;每一种景物都以明亮的色彩渲染在洁白的瞳眸;每一次触摸都让情感的丝帘颤

  • 文/浩涛

    不断看到有关于孩童性侵的报道,人们在由开始的震惊和道德谴责渐渐变得习惯,因为社会上让人震惊的事不断会发生,需要道德谴责的事也太多,骂都骂不过来。

    面对越来越多的儿童性侵事件,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当事的成人来寻找原因,一方面我们还要从儿童方面来查找原因, 我不想从道德层面去评说这些是非,

  • 文/浩涛

    当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普遍的运用在中国种植和养殖行业时,我们赖以生存生长的食物就渐渐变成了催长济, “炸弹西瓜”把我们轰的有些不知所措,我们好像意识到激素的厉害性了,就算科学权威机构赶紧解释,植物激素对我们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那些爆裂开来的西瓜里面稀疏的瓜子,惨白的囊这种真实照片

  • 文/浩涛

    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年轻人在决定自己生育一个孩子时,会下意识和将来孩子成长过程所需要的资金来做计算,先不谈自己将孩子养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青春这些无法计算的成本,就孩子的养育,教育,生活用品等等这些,是可以用数字来得出大概的数据,其实也用不着自己去一五一十,早就有那些所谓的统计家

  • 文/浩涛

    曾经在零一年冬天看到今日说法节目关于拐卖儿童的记实报道,那一幕幕骨肉重见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喊,那孩子们惊惶的眼神,让我再也无法静坐室内,日复一日的创造自己的虚拟世界。生活的意义敲击着我的心脏。终于有一天晚上,我放下了十几年来涂抹的画笔,将我的视线从自我的内心世界,从我的画室投向窗外,投向

  • 关于孩子——保护的躯壳

    文/浩涛

    身为父母者保护自己的孩子既是本能,也是责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危险的事物和区域,不让孩子被别人欺负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毫不含糊。

    如今的家庭,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点,全家人的注意力高度统一,在安全上更是小心谨慎。只是社会上的各种危险和危害的随时出现。对孩童的侵

  • 关于孩子——父性的脚步

    文/浩涛

    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爸爸去哪儿》又一次带来收视新高。明星爸爸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农村陌生的环境中几天的生活全程记录,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单纯的场景让爸爸们更爸爸,孩子们更孩子。

    这部仿韩版的《爸爸去哪儿》在中国火热的原因确实是值得玩味的事,大家在看这个节目时最为

  • 关于孩子——成长空间

    文/浩涛

    很多宝宝一出生,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为孩子们设计或安排好了一套套早教计划,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的在各种知识和艺术范围中成长。教育固然重要,但在一个原初无比纯净的世界里,我们不应该过早的将他们用我们自以为是的各种知识来一一填满,或许应该先有一种和他们身体更容易融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