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沟的夏日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八

    文/刘元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我想,不仅是因为竹韵书院,还有那份赵家沟情结吧。行走在赵家沟的土地上。我见证了家乡百姓的勤劳与善良,见证了赵家沟的春花灿烂,夏果满枝,秋叶静美和冬霜的洁白与纯净。

    今年入夏以来,绿意盎然

  • 温家寨子,耕读传家的样板

    ——读《温家寨子》的感受

    刘元兵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读过洋洋洒洒二十五万字的《温家寨子》之后,我感觉温家寨子就是耕读传家的一部样板。

    同属金堂人的文学前辈蒋传德老师辛勤创作的长篇小说《温家寨子》共有三十二章,讲述了湖广填四川移民

  • 蒲江驿站,让我走向远方

    ——在《驿站》蒲江分享会上的发言

    刘元兵

    尊敬的蒲江作协李主席、刘现斌副主席、杨艳副主席、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在我的慢慢人生旅途中经历了许多的人和事,走过许多的地方,最难忘也是我人生最辉煌、最悲伤、最快乐的地方却只有绿色蒲江。她时常让我魂牵梦绕,蒲江

  • 竹林的风——赵家沟的慢生活之六

    文/刘元兵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忙完公司的事情,我赶往赵家沟的竹韵书院,因为昨晚接到一条微信,九龙社区的一个在外打工回来的同乡,要来书院借阅书籍。

    通往赵家沟的路上,很远都见不到行人和车辆,好像让这热浪逼到蜗居在家。风岭寺那高耸的渡槽顶着骄阳,耷拉着脑袋,

  • 临溪河畔故人来

    文/刘元兵

    五颜六色的夏天,就像小雨后的彩虹。而绿色蒲江之夏,是那么静谧,葱茏,秀丽和多姿。离别蒲江十八年的我,从成都的“东进”区域来到“西控”地区的临溪河畔的西来古镇,赶赴一场文学大餐。我这颗接近甲子、有点疲惫的心在绿色蒲江的美景中,在临溪河的浪花中,再次被激荡起来。

  • 毗河湾的清晨

    文/刘元兵

    已经过了忙种节气的初夏,天气居然没有燥热起来,感觉我的心有点盼望火热的夏季了。蒙蒙细雨飘洒在水城上空,空气有些压抑,我的心情亦有些压抑。

    清晨7点,我静静地走在绿茵茵的毗河南岸,开始了每天的规定动作,行走一万步的旅程。打开手机的喜马拉雅,听着路遥的《人生》,为那

  • 赵家沟的慢生活——老队长的心愿

    文/刘元兵

    最近半年,我的心一直沉浸在赵家沟红花梁子下面。

    为了竹韵书院的事情,跑了很多次,每一次回去,都有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而队上的老队长家娃,却是经常来书屋帮忙的人,让我倍感亲切!

    家娃名叫刘元志。比我小一岁,以前和我的老屋背靠背坐家,常在一起玩

  • 赵家沟的慢生活——美女的招手

    文/刘元兵

    从赵家沟竹韵书院办完事,我驱车往县城赶,因为在毗河湾有几个文友已经在等着我研讨文学了。初夏的天气也开始酷热起来,我的心也随酷热的天气躁动起来。我打开车载空调,听着音乐,调整着自己的情绪。

    车子行至竹篙镇场口时,只见一个身着连衣裙的美女站在火热的阳

  • 苦楝树下

    文/刘元兵

    谷雨时节,莺飞草绿,柳絮飞落,杜鹃夜啼。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清晨六点过,阳光就从山那边露出脸来,将这座花园水城披上了一层红红的霞光。水城的人们沐浴着春光从不同的方向来到公园,开始了晨练。

    来到公园,我依然漫无目的地走在那条定点的碎石路上。这条路,我已经走了一

  • 赵家沟的慢生活——散淡的男人

    文/刘元兵

    仲春时节,由于筹办竹韵书院的事情,让我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按每小时80码的速度,从金堂大道一路奔驰回到赵家沟。

    一进入村子的地界,渡槽下面那破损的沥青路面,让我的车变成了龟速。前面不远处一辆底盘很低矮的轿车已经搁浅在路边了,车头钻入芭茅丛中,一男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