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娃过年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十八

    文/刘元兵

    今天是腊月初八,寒风飕飕,冰冷冻人。刚到竹韵书院,看到一堆人围在书院门口,平常冷清的书院,热闹了起来。原来,我的儿时伙伴,二娃家今天杀年猪,赵家沟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了,也想象往年的习惯一样喝一碗二娃家的血旺猪杂汤。

    一头长长的黑猪被几个

  • 奶奶,我要对您说

    ——刘元兵

    2023,才过一天,

    您就驾鹤西去,成了神仙

    只见过您的照片,知道您的模样

    看过您的视频,知道您的音容笑貌,

    还来不及,给您敬一杯茶

    问一声安,您就走了,

    此刻大地一片阴霾

    病毒肆意,空气污浊,

    我想来送您,可惜,未能成行

  • 时光从慢慢变白的发尖悄悄地溜走了,一晃就进入了六十甲子之年。人越怕逝去的东西就会悄悄地逝去。2022这个59岁之年,在我的不经意之间就剩下一天了,回首2022,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你这样一个难忘之年。

    59岁之年,按农村老理是要过大生的,也许害怕时光流逝,恐惧六十岁的到来,于是我选择了同一群小

  • 追寻秋天的脚步,探访诗意赵家沟

    文/刘元兵

    赵家沟的诗意,其实和风光山水田园无关,只是在平淡生活中的况味与尘世的烟火气,是农人的杉悠悠的扁担担起的一片天地,是竹林深处的一声鸟鸣,村头农妇的一声吆喝,农家院子的鸡鸣犬吠,是从村口一溜烟驶过的汽车影子…… 它们远远飘来,随之轻轻消失,化为一缕烟云

  • 让文学之光洒遍乡野

    金秋十月桂花香,赵家沟里书香浓。在举国欢庆73个国庆节之际,竹韵书院迎来了来自金堂、蒲江、邛崃和附近乡镇的学子们,迎来了来自成都、龙泉、双流、武侯、郫都、金堂的作家和指导老师,还有同学们的家长相伴而行。今天我们欢聚在竹篙镇九龙社区赵家沟竹韵书院,共同研讨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故乡

  • 活着应是一道风景

    ——《风景》后记

    刘元兵

    人生已经走过六十个春秋,当我出生在赵家沟那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村的时候,命运就注定了一生的苦难与艰辛。一个农村娃,带着沾满泥土的身子,走向了城市。在城市里,用农民的朴实与勤劳一路打拼,与命运抗争,获得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心里总有空荡荡的感觉。城

  • 别了,庐山

    文/刘元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句句千古流传的诗句,将我的心与那薄雾茫茫的人间仙境紧紧相连。

    深秋时节,随四川省劳模疗养团登上了梦中的仙山——庐山,实现了我一生只想一识庐山真面目的愿望。依山而

  • 赵家沟的秋夜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十六

    文/刘元兵

    今年的秋天来得太陡了,才经历过据说是六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和酷热,不几天,气温就像过山车一样降了下来,一夜入秋。赵家沟被一片压得很低的乌云笼罩着,还刮起了阵阵寒风。

    依然身着单衣的旺福,刚从地里收工,回到自己的一楼一底的小平房。这座小

  • 表哥的眼泪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十五

    文/刘元兵

    白露过后,天气开始转凉。曾经酷热难耐的赵家沟也起了秋风,飘落下了绵绵的秋雨,让已经几乎干死的庄稼树木花草获得一场饱餐,花草树木立即扬起了头颅,在秋风里摇曳。

    秋雨绵绵,正是植树的季节。表哥和几个已经成了老头的儿时伙伴一起来竹韵书院帮忙

  • 消失的读书声

    ——赵家沟的慢生活之十四

    文/刘元兵

    今年的疫情显得特别严重。已经到了秋季开学季了,居家半月的先余校长心急如焚。疫情解封了,终于可以回到岗位了,他很想尽快回到与赵家沟一山之隔的龙井村,回到那洒满青春和热血的龙井村小学。

    暑假期间先余校长接到县教育局的通知,秋季开学就关闭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