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触动了灵感

    月亮落进了湖里

    洒一地

    湿漉漉的月光

    //

    是那枚赤壁下的月亮

    从宋朝直照到今天

    依旧还是那个模样

    依旧还是那副模样

    //

    山高月小

    水落却不见了月亮

    留下

    一地感伤

    //

    宋朝的那个夏天

    也热得

    野田禾稻半枯焦

  • ——读南村《杭州西溪怀想》有感

    静悄悄静悄悄

    一滴晨露

    和着一声鸟鸣

    小小心心地落下来

    烟霭雾绕的湖水中

    一圈圈暗蓝色的涟漪

    勾画出一个

    湿漉漉的黎明

    //

    小船收起船桨

    唯恐一声欸尔

    撞碎这琉璃般的宁静

    小鸟收拢湿漉漉的翅膀

    唯恐翅膀翮动的绿

  • 散文的共性是什么?

    著名作家废名说得好:“凡属有生命的文学,都是写实的。中国后来的人之所以不懂得三百篇,便因为后来的的文学失掉了写实精神,而三百篇是写实的。什么叫做‘写实的’呢?写实便是写实生活,文学题材便是实际的生活。”真正的文学在基层、在民间。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一个基础,也是散文的共性

  • 美丽的孤独的“黑夜的船”

    ——读飞的《黑夜的船》

    夕阳沉到楼山的后背,寂寞的夜色的潮水悄悄淹没远山、淹没街道、淹没楼宇……在中国散文网读到飞的《黑夜的船》,如同在夏夜看到一点点的流萤,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来,评价一个人的诗歌是很困难的,犹如你在观测夏夜星空的一颗星星,她闪闪烁烁,她忽明忽

  • 静静燃烧的雪

    ——读“静静的雪在燃烧”

    六月雨后,窗外的风吹来“静静的雪在燃烧”的诗歌《听,风在吹》:

    听,风在吹

    在六月的耳边

    悄悄细语

    找寻什么

    是跌落于水的月亮

    把一腔幽思深藏

    一些闪光的波纹

    抒写一行行渴望

    /

    听,风在吹

    谁的长发飞扬{p

  • 也许秫秸花的命太贱,才有了这样一个名字。秫秸就是辽西高粱的秸秆,家家收割了高粱,先是攒在地里,待到地里的活忙得差不多时,秫秸的水汽也跑得差不多了,就拉回家来,随便码一个秫秸垛。有的垛在菜园子里,有的就倚着院墙、房山形成一个秫秸垛包着的房子,也许这也是辽西抵御严寒的一种方式。

    这秫秸就今天一捆、明

  • 1

    夕阳

    悄悄地落在鸟巢里

    明天

    也许会被早醒的鸟儿

    轻轻地

    衔起

    2

    婀娜的树枝

    摇动着黄昏的寂寞

    一个琉璃般的天空

    被轻轻地划破

    流淌出流淌出

    一支支

    春天的序曲

    2010年2月24日08:37

  • 四月,在一本文学期刊上,读到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段话:“我主张脚踏在地上,写出生活的鲜活状态,这种鲜活并不是就事论事,虚实关系处理好,其中若有诗性的东西,能让生命从所写的人与事中透出来,写得越实,文章的境界才越虚,或称作广大。 ”我觉得贾平凹的经验谈,可以成为写作者参考的一家之言。

    也是

  • 一进院子,那只大黄狗就“汪——汪”地叫起来。后来前屋里出来了人,直到我被迎进屋,李永年先生仍坐在电脑前在打字。

    “你快收起来吧,你看谁来啦!”

    “谁?”李永年先生应了一声,手里掐着翻了几页的《新华字典》,一手扶着老花镜,转过身来。看到了我,“啊!w老师来了。”

    他忙撂下手中的字典,忙招乎

  • 傲然傲然傲然

    挺立挺立挺立

    花瓣柔弱娇嫩

    抱定一个信念

    怀着坚韧

    一把青翠的剑

    冲破层层重压

    冲破重重黑暗

    带着一身豪气

    向着 一片灿烂

    向着 一片光明

    //

    你用花朵

    点亮了一个清晨

    你用芳香

    圣洁了一代代人的心灵

    你的高洁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