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的雨总是让人感到阴沉,满天的雨飘落在心坎上,独自一人在阴暗的宅院里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忽然想起该去周庄了.

    对于周庄我并不了解,只是许多年前去苏州看一个朋友时听到的,那时的周庄还没有发展旅游,然而有一个人却让我心动,那就是富可敌国的沈万三.

    沈万三是周庄人,沈厅是沈万三招待朱元璋的地

  • 路过竹岭

    "竹岭高高,徽岭滔滔,夜过新岭,走来要嚎(哭)".

    竹岭古道是指胡家东干至荆州上胡家的古驿道,也是绩溪境内惟一一条与佛有关的古道,现存完整的一段为桐坑至金冢,长约十公里.据说,当年地藏王先到山云岭修行,一日,济公活佛从临安走浙西大峡谷到山云拜访地藏王时,途经小九

  • 寻找章铁民

    知道章铁民的名字是六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整理章衣萍年简,后来绩溪胡适研究会在伏岭召开了“现代作家章衣萍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又提到了章铁民,而关于章铁民的信息却很少,只知道他是翻译家,查了一下度娘,说是章铁民浙江藉作家。后来读柯庆施的女儿柯兰兰回忆父亲的文章才知道章铁

  • 明崇祯四年(1631) 客籍在江苏宜兴的蜀马人陈于泰在科殿试中,被崇祯皇帝御批“第一甲第一名”,成为明朝历史上第85名状元。陈于泰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均为进士出身,堪称“一门四进士”。次年秋, 陈于泰父子一行回乡省亲。.

    蜀马地处深山,此时又值深秋季节,招待状元郎成了难题,实在无法二十

  • 让人迷恋的徽州不光是宅院、古桥和村落,以及宗祠、牌坊、水口,更让人留连的是一条条从徽州走向杭州的古道.

    八百多年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从北方迁到杭州,从此徽州人开始艰难创业,他们从丘陵中走出来,袭卷中国,而在他们身后是数百条徽杭古道,随着时间的洗涤古道渐渐湮没......

    从绩溪的伏岭通往杭

  • 又到了雨季, 不禁地想起徽州的雨了。

    雨落了,细雨漫过马头墙,落在徽州的天井中,明堂里几个老人在回忆古宅的历史,那镂空的木雕、画梁、墙脚上的青苔以及照壁上的福字成了话题,而更多是叹息, 徽州的雨总是让远方的人牵挂,而清明是一个等雨的季节。

    雨落了,落在群山绿野之中,雾起了,迷迷漫漫,山清了,

  • 宁静的磡头

    绩溪有言:磡头坎,上床三阶坎。

    在磡头有些年了,一直很少走进村中,直至07年,HY从京城而至,才走过村落,那时的HY主编一份旅游杂志,喜欢宁静的古村落宁静的磡头

    水街是磡头的精华,磡头的水街是由花岗岩石板铺垫的,水街上有一座木质结构的听泉楼,磡头的先人曾在听泉楼上听泉水叮咚响

  • 满村尽是黄金甲

    胡家村古称黄甲村, 据说当年越国公汪华后裔为避战乱迁居此地,因村中上溪河中盛产黄甲鱼(黄颡鱼,俗名王八刺)而得名, 明洪武年间,紫金胡后人娶汪氏女子为妻,并在黄甲村定居。

    其实黄甲本意为科举甲及第,《五代时·选举志》:其判成诸色选人,黄甲下后,将历任文书告赤连粘。《山堂肆考》

  • 瀛洲:一盏茶的温度

    每次路过瀛洲的时候,总有一种淡淡温馨的感觉,或许是家族的缘故,瀛洲作为绩溪章姓的发源地,让章姓后人尤感自豪。

    瀛洲古称油坑口,当年修建村西跨街亭时,一位痴迷书法的老秀才用扫把遮墨,在街亭横眉上写上“瀛洲”两个大字,书法苍劲有力,让后人望风而叹;据说这位老秀才读李白“海客谈

  • 竹溪,淡淡的乡愁

    1919年冬天,柯尚惠(柯庆施)在陶行知的帮助下,和章衣萍结伴,离开了家乡, 谁也没想到柯尚惠、章衣萍这两个在胡晋接(绩溪人)眼中的“思识一时误谬”的叛逆,日后出人头地, 章衣萍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成为著名作家,而柯尚惠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上海王”,官至副总理。

    竹溪是柯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