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仞峨眉,一级石梯
——驴行峨眉山(其四)
这次从峨眉山回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变了,变得几乎无法自我控制,自觉神勇无比。
山道百步九折,曾经静静蜿蜒在我们身后,消失在从林之中;云雾袅袅,曾经轻轻飘
2011-07-26 11:45——驴行峨眉山(其三)
在峨眉山市吃过晚饭,然后匆匆地赶往报国寺,天色已经渐渐暗下去了。
夜宿报国寺旁一条小径尽头的华英山庄,一夜阶雨点滴,不到天明,雨就彻底剥蚀了我再上峨眉山的梦想。
也好,如
2011-07-26 11:45——驴行峨眉山(其二)
很久了,我还是念念难忘刚到峨眉山市区的那个傍晚。
那天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孤独地踏上了去峨眉山的行程,但是我们并不准备孤独地驴行峨眉山。我坚信: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就一定能在行程中找到伙伴。
2011-07-26 11:43没有准备的日子
——驴行峨眉山(其一)
有了驴行峨眉山的计划,就一直想给儿子找个同龄的玩伴。但熟识的不少孩子已经去过了,没有去的,大多又太小,实在不忍心怂恿家长如此残暴地虐待。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孤独地前往,那该是一个多么枯燥的
2011-07-21 09:55第一次读张爱玲,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就像当初第一次站在人民南路街头,除了艳羡,就只有啧啧称赞。然后,就十年如一日,不断地张望,走马灯般地穿行于不同的人群。岁月如轻纱,悄然覆盖了昔日的喧哗;无暇触摸如影随形的书袋,任凭它静静地躺在柜子的最下面。
张爱玲,当初本来就
2011-07-12 17:03贾记者四十多年前就离开了家乡,后来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是乡间远近闻名的人物。但有一个关于他的问题萦绕在我心间,十多年百思不得其解。那一年,“贾记者回家为他父母守孝来了”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小河两岸。但我总不明白:足迹遍及五大洲七大洋、自己亦年过花甲的贾记者为什么要拘泥于家乡并不看重的守孝传统?还是他
2011-07-12 14:36前不久,儿子和老婆都读了苏轼的传记,这一次从峨眉归来,我觉得是应该一起去访访三苏祠了。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
2011-07-11 18:28清晨,纷纷小雨,照例按时起来,还好,并没有什么任务,我索性把自己留在昨天里。
早就听朋友说过:花舞人间,斗大块地方,老高的门票,没去头。而我,更是从来没有狂热于任何一个地方。昨天执意要出去,也不过是觉得儿子——老是在林立的高楼间穿梭,对季节的感知,顶多是衣服的厚
2011-07-11 18:19-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