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正章第十二
《大学》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为做人之基础,尤为修行之要素。《达摩宝传》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盖心为身之主,意为心之用;意之所动,即心之所发。心意发动,身即行之。举凡一切言语举动,全凭心意为主。心意向善,则有善行;心意向恶,则
2017-04-11 10:17尊师章第十
《学记》云:「师严,然后道尊。」师有业师、法师、圣师。教学授业,或文或武,谓之业师;讲法授术,谓之法师;指明性理,得闻至道,可以超凡入圣,玄祖沾恩,谓之圣师,亦谓明师。
无论业师、法师,均系指导造就,处于先觉地位。凡人一生之成就,胥赖师之大力栽培。师之尊严,当有加于父母;师之恩德
2017-04-11 10:17布施章第八
布施有三种:以财物济人,谓之财施;持戒忍辱,谓之无畏施;说法化人,谓之法施。人若修行,三施均关重要,但以法施为上乘。盖舍饭施衣、助款救世,虽为莫大善举,社会沾恩,世人称赞,其实所救者多属形体,按之真功实善,尚有不及。
若行法施,善言劝化,直超性灵;金丹普散,共登觉路,于世则化行俗
2017-04-11 10:17考魔章第六
语云:不受魔难不成佛。盖有真道,即有真考。考所以验真伪,魔所以改过失;不考则真伪难辨,不魔则过失难改。不但修道者如是,凡所以建大业、成大器者,莫不考魔兼受,艰苦备尝。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又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7-04-11 10:17冤孽章第四
世有钱债、冤债,钱债必讨,冤债必报。俗语云:「该账的还账,该命的还命」,此乃势所必然。人生在世,生死轮回,不免造下无数罪孽,欠下无数冤债。凡有违犯戒律,即负有孽债;孽债所负大小,即视戒律之违犯轻重,最重者为杀孽,杀孽之债绝对不能躲脱,纵隔三世五世、数百年之久、千万里之遥,亦必讨要归还
2017-04-11 10:17因果章第二
因果之说为事实上之定论,可以说千古不移。尝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实地观察,自有充分証明。上自天界,下至地界,无论为人为物、为鬼为神,皆在因果之中。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为宇宙间自然之变化。
人生宇宙既为万物之灵,岂可颠倒变化而不明因果;岂可自作聪明而不信因果。语云:「
2017-04-10 09:24原文
智慧章第一
智慧有真假,真智慧出自天性为元神,绝无矫揉造作,孟子云:「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假智慧出自识神,绝非本来面目,《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学》云:「格物致知。」由格物而致知,方是真智慧。
盖人类降生,各秉天性,儒家说明德,释家说金刚,道家说谷神;人之所以为
2017-04-10 09:22觉路指南
作者自序
序文
盖闻忠臣孝子,历世辈出;乱臣贼子,代不乏人。惟圣人之道,救弊补偏,因时制宜,皆归于正。不过有道有考,有佛有魔,古今皆然。俗云:「无考不能辨忠、奸、贤、愚、真、假、邪、正。」夫子又云:「德修谤兴,道高毁来。」诚不诬也。吾等自求道以来,经验层层,考魔不一,查所考掉者
2017-04-10 09:16记忆在时光的流逝里变得苍白一片,容颜在悄悄的变换着季节。 从开始逐梦的那一刻起我就走进了自编自演的一个故事,在故事里镜头那面的自己太过美丽,以至于让我有了一种憧憬幸福的错觉。在泉水边,在小桥上,花丛里穿梭,欢乐的舞着,回旋舞,在阳光的绚丽照耀下,缤纷夺目,忘我的用生命昌舞着,忘记了自
2012-07-08 13:55夏热给了世界的侵袭,我前行在春天的心还没有安稳,柳絮还没有落定,不知什么时候离去的,归人无期。
天尽头,阴霾的边缘未合,在这个不知清凉为何物的日子,这个黄昏忽然的清冷。四季不是太冷,就是灼热,时光似乎静止在这一时刻,黄昏的阳光,划过树叶的叶面,透过窗散落一地。而
2012-06-04 19:36- 上一页 123 下一页